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高中物理《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教師展示汽車轉彎和過山車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運動有什么特點,它們的方向又是怎樣的呢,而引出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回憶必修一學習過的各種運動,對比圖片中展示的汽車轉彎和過山車的運動,提問:這兩種運動的軌跡有什么區別?歸納并總結出曲線運動的特點:物體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做曲線運動。
教師展示圖片,讓學生選擇哪些圖片中物體所做的運動是曲線運動。
2.探究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
教師展示砂輪切割鋼材時火花四濺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砂輪在做曲線運動的時候,如何確定砂輪上某一點在某一位置的運動方向?學生進行大膽猜測:可以在某一瞬間撤去物體所受的外力,讓它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它勻速直線運動的方向就是曲線運動的方向。
實驗探究;
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教師提示實驗方案應該遵循的原則,并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討論出實驗的設計思路和實驗步驟。
(1)物體做曲線運動,并在某一點撤去外力;
(2)物體的運動軌跡要是可見的;
(3)多次進行實驗,避免實驗結果的偶然性。
教師提問并歸納總結出一個可行性最好的實驗:在水平板上鋪一張白紙,紙和平板上刻有一道弧形窄縫,縫上嵌著一條透明膠片做的弧形護欄。讓一個表面沾有紅色印泥的鐵球從斜槽的頂端滾下,拉動透明膠片,改變弧形護欄的末端在窄縫的位置,重復幾次實驗。提示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問題:
(1)軌跡曲線前半段和后半段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
(2)根據每一次軌跡,說出小球運動,離開護欄時的速度方向。
學生回答:軌跡前半段和后半段之間是相切的關系;小球運動離開護欄時速度方向是沿著原來運動的切線方向的。
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曲線運動過程中某一點的速度方向是在該點的切線方向上。
環節三:鞏固提高
如圖所示曲線是鉛球拋出后運動到B的一段軌跡,其中箭頭②沿豎直方向,箭頭③沿過P點的切線,鉛球經過P點時速度的方向應是( )。
A.箭頭①所示方向
B.箭頭②所示方向
C.箭頭③所示方向
D.箭頭④所示方向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學生說出曲線運動某一點的速度方向是在的這一點的切線方向上。
作業:找出生活中的曲線運動并尋找運動軌跡上某一點的速度方向。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請說出下雨天轉傘時雨滴會沿那個方向飛出,為什么?
【參考答案】
在轉傘的時候,傘和傘上的雨滴一起在做圓周運動,當轉傘速度大到雨滴和傘面之間的靜摩擦力不足以提供雨滴的向心力時,雨滴會沿傘面的切線方向飛出。
2.本節課的重點是什么,你是通過什么方式來突出重點的?
【參考答案】
本節課的重點是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我通過設計探究實驗來進行突出。在設計實驗探究時,我讓學生進行參與設計,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獨立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本次實驗我采用教師演示實驗的方法來將這個實驗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來找到曲線運動速度的規律,提高他們的參與度,體現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標課堂氛圍。
高中物理《線速度》
一、考題回顧
【答辯題目解析】
1.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你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
【參考答案】
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結合學習過的速度的概念來建立圓周運動線速度的概念,并且在建立概念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物理建立概念的方法以及極限思維在物理學中的應用,以此來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建立學好的信心。
從整體上說我的教學目標達到了,通過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初步體會圓周運動的速度,然后引導學生回憶直線運動速度的概念,利用其中的聯系引出新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我采用引導和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得到概念,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線速度的概念。對于勻速圓周運動的理解,讓學生自己分析,從而區分開“勻速率”和“勻速” 的概念。
當然由于時間的關系,教學環節設置的比較簡單,鞏固提高部分沒有充分的讓學生進行練習,如果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會設置更多的深化理解環節,比如讓學生利用白紙自己動手制作圓周運動的模型,并在其上選取距離圓心不同的點,觀察并分析其線速度的關系。
2.你認為線速度在物理運動學中有什么樣的地位?
【參考答案】
本節《線速度》是高中必修2第五章第四節的內容,線速度作為第一個引出的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與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周期作為描述物體曲線運動的物理量起著基礎的作用,另外就是線速度是從直線運動的速度引出的,有利于學生對于曲線運動的理解。
高中物理《自由落體運動》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復習導入:我們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其規律可由三個重要公式體現出來。引導學生寫出:
。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特殊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例——自由落體運動。由此導入課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1.認識自由落體運動。
(演示實驗:讓一片羽毛與小鋼球同時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現象?)學生:鋼球落得快。教師講解: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經驗,似乎很容易得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的結論,這也是公元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那這個觀點到底正確與否呢?我們下來繼續來看這樣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用一個長約1米,一端封閉、另一端有開關的玻璃管(牛頓管),把形狀和質量不同的小金屬片、小羽毛等,放在玻璃管里。
(1)打開開關,管里有空氣,把玻璃管倒立過來,現象如何?學生:這些物體下落的快慢不同。
(2)把管里的空氣幾乎全部抽出(先讓學生用抽氣機把管里的空氣幾乎全部抽出),現象如何?學生:下落的快慢接近相同。
老師提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老師引導學生討論出:可見導致物體下落有快有慢的原因是空氣有阻力。根據實驗現象引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
師生總結:物體只有在重力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自由落體運動。這種運動只有在沒有空氣的空間里才能發生;在有空氣的空間里,如果空氣的阻力作用比較小,可以忽略,物體的下落也可以看做是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
引導學生從上面的實驗現象和定義分析得:自由落體運動的初速度為零。
教師用問題進行引導:自由落體運動得加速度是怎樣的呢?
(學生分組實驗:重物自由下落,用打點計時器打一紙帶。)
教師提問,通過分析紙帶能否確定自由落體運動是否為勻加速直線運動?
學生回答,能夠根據
來算出加速度,比較運動過程中加速度是否一致,從而得出物體是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教師總結學生回答,并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學生匯報討論結論,教師總結: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而且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這個實驗便于操作,卻很粗糙,人們發明了許多先進的實驗手段來研究自由落體運動,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種較先進的方法──頻閃照相法。
(看多媒體投影:這是自由落體運動(小球)的頻閃照相的照片,照片上相鄰的像是相隔同樣的時間拍攝的,類似紙帶的分析我們可以較準確地求出小球的加速度。)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老師提問學生這節課的收獲。
作業:思考自由落體運動的計算公式。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
【參考答案】
自由落體是指常規物體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物理模型。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知識與技能:理解自由落體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性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牛頓管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輕重不同物體在真空中的下落過程,總結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實際測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動,讓學生體會科學推理和科學實驗是揭示自然規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前人(亞里士多德)崇尚科學、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思想和正確的世界觀;
相關推薦:
2020教師資格報名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教師資格考試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