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題目:就餐時有道蘑菇燉雞腿,老師先讓孩子把蘑菇都吃了,然后才能領雞腿,對于這個問題你怎么看?
題干中老師先讓孩子把蘑菇吃完,才能領雞腿,主要原因是怕孩子挑食、偏食,只吃肉不吃蔬菜,故采取這樣的措施,該問題的側重點在于老師的做法是否正確或合理。因此根據以上可判定該題目屬于飲食習慣中的挑食問題。屬于幼兒園教師資格面試結構化實踐類中的保育問題,在考試中較為常見。故針對這類問題,我們的作答思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綜合分析
(1)明確定位
由于這道題與平時常規題目的出題角度有所差異,平常的問題更多在于,如:“針對孩子挑食或偏食問題,教師應該怎么做。”而這道題側重點在于針對教師的做法,你怎么看待。因此,我們首先需要根據保育類中就孩子的挑食問題對教師的行為進行分析,判斷其做法正確與否,表明自己的觀點。
(2)分析核心問題
接下來可具體分析該問題的具體表現及影響。如:孩子存在挑食、偏食情況,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造成的消極影響,并且若長期偏食、挑食的孩子會在外形上容易形成過度肥胖或者過度瘦小,最終可能會影響幼兒的智力正常發育。
2.解決問題
在這里我們可根據具體原因去解決問題,給出詳細的解決措施,因此更多強調我們如何去“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答題點。由于幼兒園在教育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所以在提出具體解決措施時更多從教師自身這個主體出發。其次,同伴之間具有相互模仿、相互影響的作用,所以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模仿對象也尤為重要。與此同時,家庭是幼兒園有力的合作伙伴,因此我們也要注意家園合作,這樣才能保證教育的一致性、一慣性。綜上所述,我們可從教師、同伴、幼兒園以及家園合作等角度出發。
(1)教師角度:組織有關良好飲食的活動;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用;循序漸進幫助幼兒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做到不急于求成。
(2)同伴角度:根據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幼兒本身愛模仿,以直接的觀察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因此可充分利用同伴的積極影響,以此改正挑食的不良習慣。
(3)幼兒園角度:幼兒園可根據各個班里孩子的飲食情況,可在飯菜的品種、顏色、以及造型等方面入手,激發幼兒的食欲。
(4)家園合作角度:家長是幼兒學習的對象,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幼兒學習模仿的榜樣;其次是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長的教育觀念也會影響到幼兒的飲食習慣的養成。
根據以上的分析,以下是關于這道題的示范作答:
1.綜合分析
(1)明確定位:幼兒教師先給幼兒吃蔬菜的行為是不太合理的。該教師可能是因為害怕孩子只吃雞腿,不吃蔬菜,從而養成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故采取這樣的方式。但教師在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同時,應注意采取合理方式去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而不是采取強制措施。
(2)分析核心問題
挑食是幼兒比較常見的問題,在幼兒園里,每個班都易出現較多的幼兒存在挑食、偏食的情況。例如,不愛吃蔬菜,不愛吃肉甚至不吃米飯等情況。雖然一次兩次的挑食對孩子的影響不是特別大。但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幼兒的身體發育,智力的發展以及身心健康成長等出現一系列問題。因此,為了避免孩子的不良習慣養成,教師可從以下幾個具體方面進行引導,逐漸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解決問題(重點作答)
(1)教師自身可做到:首先,可以組織有關良好飲食的集體活動,幫助幼兒了解不同食物的營養價值。比如:《均衡飲食最健康》、《愛吃蔬菜身體好》等有關教育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利用繪本或游戲,讓幼兒了解食物的營養,教師可以選擇適當的繪本故事,幫助幼兒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對身體的好處;其次由于幼兒具有向師性,因此教師平時也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為幼兒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最后由于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故教師在平日孩子的飲食中要耐心引導,循序漸進,不能幼兒改不掉就大聲進行呵斥,以加劇幼兒的不良表現和心理壓力。
(2)發揮同伴榜樣作用:根據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幼兒本身愛模仿,以直接的觀察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因此可充分利用同伴的積極影響,對于班里不挑食的孩子可以適當進行表揚,如:豆豆小朋友,你把青菜都吃得這么干凈,你真是個不挑食的好孩子,老師給為你豎起大拇指。利用這樣的方式激發挑食、偏食孩子的積極模仿學習,以此改正挑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3)幼兒園的膳食管理:幼兒園可根據各個班里孩子的飲食情況,與后勤廚房溝通可在飯菜的品種的多樣化、多變及合理搭配,在烹調制作的質量包括色香味及其造型上多下點功夫,使幼兒保持旺盛的進餐食欲,每頓飯菜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4)家園合作的力量: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與家長溝通自身要做到不挑食,在幼兒面前,不去強調自己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甚至于不能對幼兒的挑食持無所謂的態度,如:“他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算了。”做到與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積極配合,共同促進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