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采取隨機抽取所小學數學教材的片段內容,試講要求及試講要達到的效果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來定,如果你要參加教師資格證面試,那么一定得先了解已于教育階段課程標準,以下是義務教育小學數學1-6年級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1-6年級課程標準
第一學段(1~3年級)
一、數與代數
(一)數的認識
1. 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 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理解各數位上的數字表示的意義;知道用算盤可以表示多位數。
3. 理解符號<,=,>的含義,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
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
5. 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和分數,能讀、寫小數和分數。
6. 能結合具體情境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能比較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7. 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進行交流。
(二)數的運算
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2. 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內的加減法和一位數乘除兩位數。
3. 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一位數乘三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4.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兩步)。
5. 會進行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6. 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會解釋估算的過程。
7.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8. 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三)常見的量
1.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 能認識鐘表,了解24時記時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 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4. 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克、千克、噸,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5. 能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常見的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四)探索規律
二、圖形與幾何
(一)圖形的認識
1. 能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幾何體。
2. 能根據具體事物、照片或直觀圖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
3. 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簡單圖形。
4. 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 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6.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了解直角、銳角和鈍角。
7. 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
(二)測量
1. 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并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
3. 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4. 結合實例認識周長,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5. 結合實例認識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分米2、米2,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6. 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估計給定簡單圖形的面積。
(三)圖形的運動
1. 結合實例,感受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
2. 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3. 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四)圖形與位置
1. 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給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三個方向,知道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會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三、統計與概率
1. 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或數據進行分類,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
2. 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了解調查、測量等收集數據的簡單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整理數據的結果。
3. 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體會運用數據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作用,感受數據蘊涵信息。
四、綜合與實踐
1.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
2.在實踐活動中,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3.經歷實踐操作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第二學段(4~6年級)
一、數與代數
(一)數的認識
1. 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萬以上的數,了解十進制計數法,會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2. 結合現實情境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
3. 會運用數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征,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10以內自然數的所有倍數,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5. 了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一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6. 了解自然數、整數、奇數、偶數、質(素)數和合數。
7.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和分數的意義,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進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轉化(不包括將循環小數化為分數)。
8. 能比較小數的大小和分數的大小。
9.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二)數的運算
1.能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
2.認識中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3.探索并了解運算律(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會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4.在具體運算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加與減、乘與除的互逆關系。
5.能分別進行簡單的小數、分數(不含帶分數)加、減、乘、除運算及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6.能解決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7.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常見的數量關系: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8.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并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9.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10.能借助計算器進行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簡單的規律。
(三)式與方程
1.在具體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數。
2.結合簡單的實際情境,了解等量關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 能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
4.了解等式的性質,能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
(四)正比例、反比例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義,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通過具體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會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圖,并會根據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關系量的實例,并進行交流。
(五)探索規律
探索給定情境中隱含的規律或變化趨勢。
二、圖形與幾何
(一)圖形的認識
1.結合實例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
2.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3.知道平角與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4.結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關系。
5.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圓,知道扇形,會用圓規畫圓。
6.認識三角形,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7.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8.能辨認從不同方向(前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
9.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展開圖。
(二)測量
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數,能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尺畫30°,45°,60°,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知道面積單位:千米2、公頃。
4.通過操作,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為定值,掌握圓的周長公式;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會用方格紙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6.通過實例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實際意義。
7.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8.體驗某些實物(如土豆等)體積的測量方法。
(三)圖形的運動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補全一個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操作等,在方格紙上認識圖形的平移與旋轉,能在方格紙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將簡單圖形平移,會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參見例36)。
3.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4.能從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角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并運用它們在方格紙上設計簡單的圖案。
(四)圖形與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體情境中,會按給定的比例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
2.能根據物體相對于參照點的方向和距離確定其位置。
3.會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4.在具體情境中,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限于正整數)表示位置,知道數對與方格紙上點的對應(參見例38)。
三、統計與概率
(一)簡單數據統計過程
1.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可使用計算器)。
2.會根據實際問題設計簡單的調查表,能選擇適當的方法(如調查、試驗、測量)收集數據。
3.認識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參見例39)。
4.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
5.能從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中,有意識地獲得一些數據信息,并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
6.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能進行交流。
(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
1.結合具體情境,了解簡單的隨機現象;能列出簡單的隨機現象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2.通過試驗、游戲等活動,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進行交流(參見例42)。
四、綜合與實踐
1. 經歷有目的、有設計、有步驟、有合作的實踐活動。
2.結合實際情境,體驗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3.在給定目標下,感受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設計思路、制定簡單的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
4. 通過應用和反思,進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識和方法,了解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