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試講題目一:擲鐵餅者
1.題目:體育題材的美術作品
2.內容:
對力與美的追求體現了人類對于理想生存狀態的向往,藝術家以澎湃的激情將集健壯、優美和智慧的體育活動瞬間定格為藝術形象,記錄下人類從未間斷的、體現頑強奮進精神的競技和健身運動。
3.基本要求:
( 1)10分鐘之內講完;
(2)教學過程中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3)引導學生分析體育題材美術作品的特點,感受力與美的精神。
參考解析:
【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入新課
大屏幕展示2017年國際田聯鉆石聯賽摩納哥站,中國男子4×100接力隊打敗美國獲得冠軍的視頻。請學生觀察運動員健美的身姿、奔跑時拼搏的狀態、勝利后喜悅的心情,并提問:你們從這些體育健兒的身上能發現什么樣的美感?你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記錄下這些美的瞬間?
學生分享看法,教師揭示課題:體育運動追求突破自我,頑強拼搏,是美術作品中的重要題材。
活動二:新課講授
(一)觀察感知
大屏幕展示古希臘雕塑家米隆的生平簡介和《擲鐵餅者》(羅馬復制品),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判斷它屬于什么類型的雕塑?并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一下雕塑表現的內容。
學生回答:這是一個圓雕,雕刻了一個身材健碩的裸體男子正在拋擲鐵餅的樣子。
(二)深入賞析
1.引導學生同桌兩人一組,具體從作品人物的形態結構、神態外貌、造型質感等方面細致觀察并描述《擲鐵餅者》。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擲鐵餅者》中的人整體呈S型,身體蜷曲蓄勢,兩腳開立,右臂后擺,左臂下垂,流暢自然,符合真實運動的動作狀態;肌肉健美壯碩,線條分明,表情專注嚴肅;造型高度寫實,大理石材質充分展現人體肌膚的質感。
2.教師提問:結合剛才賞析的結果,具體說說《擲鐵餅者》給你什么樣的美感?從中你又能看出藝術家怎樣的創作意圖?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作品刻畫了擲鐵餅運動過程中最有表現力的瞬間,高高后擺的右臂充滿韻律感和運動感,突破了時空的局限,將運動員最美的爆發瞬間“凝固”下來,成為永恒,體現了藝術家用靜態描繪報考的巧思,同時也可以看出藝術家以澎湃的激情將集健壯、優美和智慧的體育活動瞬間定格為藝術形象的創作主題。
3.請學生結合已有的美術學習經驗和剛才賞析《擲鐵餅者》的過程,思考并辯論:體育題材的美術作品更注重表現體育運動的力量感,還是更注重表現美術本身的審美感?
正反兩方學生代表發表意見,
教師總結:對力與美的追求體現了人類對于理想生存狀態的向往,藝術家通過美術作品記錄下人類從未間斷的、體現頑強奮進精神的競技和健身運動,這種創作或者作品本身就是“力與美的辯證統一體”,力與美并不沖突,反而和諧共融在一件美術作品中,這也是體育題材美術作品的最大特色與魅力。
活動三:比較賞析
(一)小組合作,欣賞體會
大屏幕展示古希臘的瓶畫《古奧運會賽跑》,請學生四人一小組,賞析這件作品是如何表現體育運動這一主題的,著重體會作品中力與美的精神。
(二)展示評價
1.每組代表上臺交流本組的賞析成果。
2.播放現代奧運會馬拉松比賽的視頻片段,與瓶畫上古奧運會跑步比賽形成呼應,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然后教師進行總評。
活動四:小結作業
(一)學生匯報總結
請學生主動匯報本堂課都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二)實踐作業
請學生課下關注正在天津舉辦的第十三屆全運會,看看我國體育健兒英姿颯爽、奮勇爭先的樣子,并嘗試用之前學過的報考速寫、水彩畫、泥塑等方式將這一充滿力與美的瞬間記錄下來。
【板書設計】
略
試講題目二:踏歌圖
1.題目:馬遠《踏歌圖》賞析
2.內容:
要點提示或建議:
南宋畫家馬遠,善畫花鳥、人物,尤長于山水。在構圖上他采取一邊或一角的構圖, 突破全景程式而畫邊角之景,因而被稱為“馬角”,與夏圭并稱四馬夏”。其作品《踏歌圖》是一幅絹
本設色山水人物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畫面中作者表現了雨后天晴i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時也反映出豐收之年,農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歡樂情景。整個氣氛歡快、清曠,形象地表達了“豐年人樂業,垅上踏歌行”的詩意...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寫出教學過程的主要步驟環節;
(3)引導學生對作品內容、藝術特點進行欣賞和評述,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提問;
(4) 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5)教學結構和節奏合理。
查看答案
試講題目三:大家動手做條龍
1.題目:《大家動手做條龍》片段教學
2.內容:
創作(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和插接方式制作一條 飛騰的龍)。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授課需要用教具示范和講解,要求示范和講解相結合,學生能看清教師的示范;
(3)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了解關于龍的知識和特征,探索不同材料制作龍的方法;
(4)體驗制作龍的樂趣,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動手能力;
(5) 教學結構和節奏合理。
參考解析:
[試題解析]
一、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龍的傳人》,鼓勵學生跟唱并體:會歌詞中帶來的自豪感。教師引出龍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象,它造型威武、氣勢雄健,承載著奮發的民族精神。
二、新知探究
了解龍的特征
教師展示龍的形象圖片,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1)龍有哪些組成部分?每一個特征是由動物的哪部分組成?
(2)看到龍,你有什么感受?為什么會以龍的精神比喻中華民族的精神?
2.欣賞作品,拓寬認知
(1)教師播放不同時期關于龍的作品,如:玉石、瓦當、瓷器等作品,引導學生觀察并探討不同時期龍的形象變化,以及在作品中傳達的意義,通過學生發言教師講解豐富學生的知識認知。
(2)展示工藝龍的作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3)學生四人一組進行探究,并派代表發言,教師總結:龍的制作分為身體和頭兩部分,工藝龍是由多個圓柱插接接而成的,紙杯、胡蘿卜段、秸稈段、紙簡等材料均可以進行制作。
(3);教師分發給各組學生一件工藝龍實物作品,讓學生看一看、拆一拆、接一接,初步體驗插接方法帶來的樂趣。
三、教師示范
教師動手示范如何制作一條龍,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講解具體的制作步驟:
四、課堂練習
作業要求發揮想象力,以小組的形式,運用喜歡的材料制作一條飛騰的龍。
注意事項:注意班內公共衛生以及安全問題。
教師播放輕音樂,營造利于創作的氛圍。并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創作中遇到的問題.
五、展示評價
1.教師將全:班學生的作品以畫展的形式展示出來。
2.自評: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創作過程和感受。
互評:引導學生評選出優秀的學生作品,說說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教師結合作業要求表揚學生的積極表現,肯定學生的作品,同時對作品的不足給予鼓勵和引導。
六、小結拓展
(1)教師引導學生從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2)鼓勵學生課后認真觀察生活,善于發現身邊多種有趣的材料制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
板書設計:
大家動手做條龍
特征:頭、身體
方法:插接
試講題目四:《紙浮雕造型》片段教學
2.內容:
設計(嘗試用紙材制作一件紙浮雕作品)。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授課需要用教具示范和講解,要求示范和講解相結合,學生能看清教師的示范;
(3)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了解紙浮雕制作方法;
(4)體驗設計制作紙浮雕的樂趣,發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5)教學結構和節奏合理。
參考解析:
[試題解析]
實物導入
教師展示課前準備好的賀卡作品,引導學生說一說這份賀卡會以什么樣的形式展示其內容,在學生疑惑的眼神中將其展開,賀卡內容以一組紙浮雕的形式呈現出生動的形象。教師引出:
這種生動有趣的紙浮雕造型就是本節要學習的內容。
二、新知探究
教師展示一組紙浮雕作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提問:
(1)這些紙浮雕作品有什么共同點?
(2)紙浮雕有什么題材和內容?有哪些表現手段?
學生討論后發言,教師總結:(1)這些作品都是運用了剪、折、卷等技法,將紙制作成有凹凸變化的立體藝術形象,然后粘在
背板上,呈現出來類似浮雕的立體效果。(2) 有人物、動物、靜物、風景等題材和內容,風格簡潔、概括,通過夸張、變形
等手段營造美感,取得生動有趣的效果。
2.教師將制作好的紙浮雕發放到各組學生手中,請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這些作品是怎么制作出來的?運用了哪些方法?它們的紙材有什么特點?
教師總結:紙材的選擇要根據表現對象的特點,注意其色彩、肌理、薄厚、韌性等。
三、教師示范
教師動手示范如何制作一件紙浮雕作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講解具體的制作步驟:
1.確定主題造型。
2.制作天鵝的造型。
3.在背景處剪貼出裝飾物。
4.調整作品。
四、課堂練習
作業要求:發揮想象力設計制作一件紙浮雕作品。
注意事項:注意班內公共衛生以及安全問題。
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創作中遇到的問題。
五、展示評價息
1.教師將全班學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互評:引導學生評選出優秀的學生作品,說出自己的看法。
自評:引導優秀作品的學生分享自己的創作過程和感受。
教師評:教師結合作業要求表揚學生的積極表現,肯定學生的作品,同時對作品的不足給予鼓勵和引導。
六、小結拓展
1.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2.鼓勵學生課后查找更多的紙板成型方法,并動手做一做。
板書設計:略
試講題目五:《拉奧孔》賞析
2.內容:
要點提示或建議:
《拉奧孔》,該雕塑內容取材于希臘神話中特洛伊之戰的故事,因拉奧孔告誡特洛伊人勿將木馬拖入特洛伊,而遭到希臘保護神派出的巨蛇咬死,該群像傳達出的人與神之間的悲劇性沖突,使它富有了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拉奧孔》所表現的肉體的痛苦多于內心世界的激動,對外在氣氛、戲劇效果的追求勝過對內心活動的揭示,因而顯得不夠深沉、含蓄、樸實......
3.基本要求:
(1) 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寫出教學過程的主要步驟環節;
(3)教學過程中設計提問;
(4)配合教學內容適當板書;
(5)表達準確、流暢,語言具有感染力。
參考解析:
[試題解析]
一、故事導入
教師像學生講述特洛伊戰爭的故事:因拉奧孔告誡特洛伊人勿將木馬拖入特洛伊,而遭到希臘保護神派出的巨蛇咬死,通過故事情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生也能夠了解到作品《拉奧孔》的背景知識,為后續欣賞該作品奠定基礎。
二新知探究
1.初步感知
教師多媒體展示作品《拉奧孔》,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提出問題:
(1) 作品描繪了哪些形象?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畫家采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人物的形態、比例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
2.深入探究
請學生深入觀察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構圖等特點,教師提出問題:
作品中每個人物形象是怎樣刻畫的?傳達了怎樣的情感?
(2)作品采用了怎樣的構圖,人物之間這樣的安排有什么聯系?
學生4人為一組展開討論,教師邀請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緊接著提出新的問題:
(1)人在被蛇咬后應該是怎樣的狀態?
(2)畫家為什么采用這樣的手法塑造這件作品?
引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學生發言后教師總結。
三、合作交流
教師提出問題:假如你是希臘的雕塑家,你會怎樣創作這件作品呢?
請學生帶著對《拉奧孔》作品的了解,小組之間再次進行交流,并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在此期間進行積極引導,并邀請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針對學生表現進行積極的鼓勵贊揚。
四、小結拓展
1.請學生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獲。
2.教師引出:在文藝復興時期還有一位西班牙畫家格里柯創作了一件《拉奧孔》的繪畫作品,請同學課下進行查找并欣賞,看一看二者有什么不同。
板書設計:略
更多2020年初中美術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1. 畫古樹
2. 紙浮雕的造型
3. ps 的使用
4. 蘋果與橙子
5. 圖像的藝術處理
6. 民間剪紙藝術
7. 發現與創造
8. 擲鐵餅者
9. 二方紋樣
10.家居環境設計
11.重復的魔力
12.生命的色彩
13.中國畫樹
14.拉奧孔
15.動畫初美
16.家居環境裝飾
相關推薦:
2021教師資格報名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教師資格考試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