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認識“身體尺”》
一、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認識“身體尺”
2.內容:
你的一拃、一步大約各是多少厘米?一庹大約比1米 多多少厘米?一腳(穿上鞋后)大約長多少厘來?先量一量,再填表。
一柞、一步、一庹、一腳,都是我們身體上的“尺”。你知道1米大約有幾非?大約有幾步? 大約有幾腳長?先量出1米,再用這些“身體尺”量一量。
3.基本要求:
(1)試講時間約10分鐘;
(2)教學中應注重過程性評價;
(3)通過操作活動,引導學生了解自己身上“尺”的長短;
(4)通過小組合作,指導學生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答辯題目
1.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什么,你是怎么看的?
2.你的板書為什么這樣設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單元回顧提問:近期主要學習內容是什么?
總結學生回答,并帶領學生回顧之前的學習方法,即通過用幾拃、幾個鉛筆盒長、幾個數學書長分別嘗試測量課桌長度,從而學習認識直尺及部分長度單位。
結合復習內容順勢引出課題——《認識“身體尺”》
(二)探索新知
回顧之前所遇到的“身體尺”,帶領學生一起總結。
組織小組活動,先引導學生明確拃、步、庹、腳和所學厘米與米的大小關系,之后嘗試測量:
一拃、一步大約各多少厘米;一庹大約比1米多多少厘米;一腳(穿上鞋后)大約長多少厘米。
測量后填寫相應表格。
教師明確,一拃、一步、一庹、一腳,都是我們身體上的“尺”。
(三)應用新知
類比之前所見的“尺”及其作用,組織學生小組活動:用適當的“身體尺”測量1米。
師生共同總結:1米大約有7拃、1米大約有2步、1米大約有5腳長。
(四)小結作業
課堂總結:回顧所學內容,明確各“身體尺”長度及和1米的關系。
課后作業:類比之前“尺”的作用,嘗試用“身體尺”對之前所測量過的物體長度進行測量,嘗試選用不同的“身體尺”并選取最合適的“身體尺”。
板書設計
略
相關推薦:
2021下半年教師資格面試成績查詢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認定時間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