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使用不同意象對于渲染氣氛、奠定情感基調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景物意象與《雨霖鈴》中“寒蟬、長亭、驟雨初歇”所渲染的氣氛基本一致的是( )。
A.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B.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C.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D.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1.【答案】A。解析:柳永的《雨霖鈴》開篇“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中“寒蟬、長亭、驟雨初歇”渲染了離別前的低沉、憂郁、悲傷的氣氛。B項王維《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描寫的是秋季山中的景色,渲染了一種恬淡閑適的氣氛;C項《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雖為送別時的情景,卻是樂景寫哀情,渲染一種清新明朗的氣氛。A項高適《別董大》中“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渲染了送別時較為沉郁、憂傷的氣氛,與“寒蟬、長亭、驟雨初歇”所渲染氣氛較為一致。故本題選擇A項。
2.古代詩人中不乏高潔之士,他們厭惡官場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選擇歸隱田園享受心中向往的恬淡閑適并在期間作出眾多優秀的詩作。下列詩句是描寫歸隱生活且詩人作品正確的是( )。
A.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白居易《歸園田居》)
B.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陶淵明《渭川田家》)
C.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酬張少府》)
D.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2.【答案】C。解析:A項《歸園田居》的作者是陶淵明;B項《渭川田家》的作者是王維;D項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并不是描寫的歸隱生活。C項《酬張少府》是一首贈友詩,歸隱者自稱對萬事已不關心,恬淡達觀,“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描寫的是詩人歸隱后的平靜生活。故本題選擇C項。
3.學習文言文單元,虛詞的使用也是重要的知識點,下列語句中虛詞“而”用法相同的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B.溫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慍。
C.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D.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虛詞。在文言文學習中,學生應注意歸類常見虛詞的常見用法。“而”的常見用法有代詞.連詞.動詞.語氣助詞等,而作連詞的用法中又包含并列.遞進.承接.轉折.加設.因果等多種邏輯關系。本題考查“而”作連詞時所代表的不同邏輯關系。A項,在兩句中均代表并列關系;B項,“而”在兩句中所代表的邏輯關系依次為承接和轉折;C項,“而”在兩句中所代表的邏輯關系依次為轉折和承接;D項,“而”在兩句中所代表的邏輯關系依次為因果和表目的。故本題選擇A項。
4.在成語的辨析中,學生應結合語境檢驗成語的使用是否正確。下列加點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你是學數學的,又不懂設計,不要總是對設計師指手畫腳。
B.李小明關于小區內私自占有共享單車等問題的解決十分妥當,無可厚非。
C.鄭愷邊開車邊學李晨說話,模仿得惟妙惟肖,被戲封為“模仿帝”。
D.保護學校公物,保持校園整潔干凈,我校每一位同學都責無旁貸。
4.【答案】C。解析:“惟妙惟肖”意為模仿得生動逼真。與之前“模仿得”語意重復。故本題選擇D項。
5.根據上述資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依據。(不能照抄材料)(20分)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課文介紹
該課文選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詩三首》中的第三首,其他篇目為,《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單元導語
這個單元學習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
這一時期產生了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后世是個典范的偉大作品,使人們在許多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新詩體、新流派和心的表現手法相繼出現,為唐代詩歌高潮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習這個單元,要注意反復吟詠,體會詩中的思想情感,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創作手法上的獨創性,還要注意不同詩體的節奏,感受由此產生的不同情趣。
【參考答案】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讀、背誦課文,借助工具書及注釋翻譯課文,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等現象,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探究的方法對意象進行解讀,把握作品的意境;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詩人心情的起伏轉變。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悟詩人的田園情懷,體會田園生活的情趣。
確定依據:
①《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目標指出,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教學目標,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故設置了上述三維目標。
②課標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因此設置了目標一和目標二。
③目標設置還應依據單元導語和文本特點。單元導語指出,學習這個單元,要注意反復吟詠,體會詩中的思想情感,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創作手法上的獨創性,還要注意不同詩體的節奏,感受由此產生的不同情趣,因此設置了上述三維目標。該首詩是飽含作者人生理想和追求的田園詩,語言樸實自然,意蘊豐富,因此設置了目標三。
④還應考慮學生的特點,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對古詩文閱讀有一定基礎和興趣,對于文章內涵探究有一定困難,因此采用合作討論教學法,配以教師點撥,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會,欣賞并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據此設置了目標2。
相關推薦:
2020上半年教師資格《幼兒綜合素質》模擬題匯總※ 報名公告匯總
2020教師資格準考證打印時間及入口 ※ 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考試科目
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大綱 ※ 教師資格復習指導※教師資格考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