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今天,高校教師的工資水平無論是在國際水平還是國內水平上,都大大低于公眾和教師的預期,高校教師的工資制度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
教師工資相關概念
(一)教師工資/薪酬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工資,又稱薪酬。研究中兩者表達相同的意思,可以換用。薪酬被當做是雇主和雇員之間價值交換的媒介,以及獎勵勞動者的工具和手段。狹 義上的薪酬是指雇傭者以金錢或實物的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回報;而廣義上的薪酬則包括經濟性的報酬和非經濟性的報酬。由于非經濟性報酬的多樣性和難以測 量性,研究主要以經濟性薪酬為主。工資按組成部分可以分為固定基本工資和可變工資;按發放時間的長短可分為當期分配和延期分配兩種。當期分配包括年內支付 的工資、獎金和紅利;延期分配則通過員工福利計劃和股票期權計劃進行。
工資有兩大屬性:一是工資水平;二是工資結構。對于工資水平的界定, 劉金偉等(2012)認為工資水平是指勞動者當前的直接工資收入,而賴亞曼(2008)則將工資水平當作是組織間的工資關系,是相對于競爭對手的工資水平 的高低,是工資外部競爭力的必要條件;而工資結構是指工資組成情況,主要包括均等式結構和差序式結構兩種,均等式結構以固定工資為主要的支付方式,而差序 式結構則以績效工資為主。
綜上,高校教師工資是指教師在工作過程中所獲得的勞動回報及補償。現階段我國高校教師工資制度實行的是崗位績效工資制,因此工資的構成主要包括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以及津貼補貼。
(二)教師績效工資
績效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成績和成果。對教師而言,績效是指教師在思想政治水平、職業道德、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工作表現和成果。教師的績 效工資制度起源于西方,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高校教師工資制度的主要發展趨勢。績效工資屬于工資中的可變工資部分,這種工資方式旨在激 勵教師“多勞多得”,從而提升教師的工作效率和高校的教育水平。
(三)教師工資滿意度
工資滿意度則是指勞動者個人的一種主觀感受,是個體的工作預期目標達成并得到相應報酬時心理上的滿足感。工資滿意度包含對工資水平、工資提升、福利、工資結構和工資管理在內的五個維度上的滿意程度。
相關推薦:
各地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2015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