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真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13.創造性地培養,常用方法有( )。
A.提供具有創造性地榜樣
B.頭腦風暴訓練
C.自我設計訓練
D.發散思維訓練
E.推測與假設訓練
14.心智技能形成過程中各階段順序是( )。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內化
B.原型操作、原型內化、原型定向
C.原型內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內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
15.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階段習得的動作固定,并一體化稱為( )。
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練
D.原型定向
E.原型內化16.對有效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來源的意識稱之為( )。
A.認知策略
B.元認知策略
C.元認知知識
D.元認知控制
E.元認知計劃
17.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人的需要可分為生長需要和缺失需要,下列所列需要屬于缺失需要的是( )。
A.飲食需要
B.力避下崗的需要
C.被人尊重的需要
D.審美的需要
E.尋找歸屬和愛的需要
18.問題的基本特點是( )。
A.目的性
B.認知性
C.序列性
D.外顯性
E.擴展性
19.一般認為,態度和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如下階段( )。
A.依從
B.服從
C.認同
D.內化
E.完善
20.當一個人熟悉了某種事物潛在作用,這種阻礙理解的因素是( )。
A.已有的知識經驗
B.問題特征
C.功能固著
D.原型啟發
E.變式
21.我國心理學界一般認為,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 )。
A.認識
B.情感
C.控制
D.行為
E.干預
22.技能的基本特點是( )。
A.技能是通過遺傳獲得的
B.技能是通過學習或練習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為
C.技能是由一系列動作及執行方式構成的
D.技能是通過系統的學習與教學而形成的
E.技能中的各動作要素及其執行順序要體現活動本身的客觀法則的要求,不是一般的習慣動作
23.知識的表征存儲方式有( )。
A.命題網絡
B.產生式系統
C.圖式
D.認知方式
E.概念網絡
24.下列那些原則和策略是奧蘇貝爾提出的( )。
A.逐分原則
B.整合協調原則
C.先行組織者原則
D.小步子原則
E.及時反饋原則
25.根據適當過渡學習原理,要想使記憶效果達到最好,學習的熟練程度應達到剛好能夠回憶出來的次數的( )。
A.100%
B.120%
C.150%
D.200%
E.250%
26.維果斯基的發展觀的基本內容包括( )。
A.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B.心理發展觀
C.內化學說
D.最近發展區理論
E.心智技能按階段形成理論
27.在心理學上,一般將教師的期望的預言效應稱之為( )。
A.羅森塔爾效應
B.霍桑效應
C.暈輪效應
D.馮雷斯托夫效應
E.約翰亨利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