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論述題
1、國家對教師職業有明確的規定,比如學歷的要求、教師資格證書的要求等。但一名教師是否真正具備從事教師的職業條件,能否正確履行教師角色,根本上還在于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當代教師質量的集中體現,教師職業專業化的條件包括:
(1)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態度,對學生的熱愛,以及對教師集體的協作精神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它是教師專業的工作作風,也是教師專業素質的精神內核。
(2)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有別于其他專業人員學習同樣學科的要求。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包括:①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教師應該對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能廣泛而準確地掌握,對基本的技能能熟練運用,對學科的基本結構能深入地理解。②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包括學科間的相關點、相關性質、邏輯關系等。③了解學科的發展脈絡,包括了解學科發展的歷史,學科發展的趨勢和動向,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推動學科發展的因素,該學科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及在社會生活、生產實踐中的表現形態。④了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包括領悟獨特的認識世界的視角、域界、層次及思維的工具和方法,熟悉學科內科學家創造發明的過程及成功的原因,學習科學家身上展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人格力量。
(3)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教師職業是教書育人,因此,教師不僅要有所教學科的專業素養,還要有教育專業素養。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師在對教育本職工作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于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師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學活動的本領,具體表現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師的教育能力是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比如語言表達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綜合地、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能力,是對未知事物探索性的、發現性的心智、情感主動投入的過程。教師的教育研究應本著改善實踐的宗旨。
2、教師對學生的體罰、諷刺、辱罵違背了社會主義學校德育原則即:①導向性原則。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因為學生正處于品德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他們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們年輕,缺乏社會經驗與識別能力,易受外界社會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德育時,要堅持導向性原則,為學生的品德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2)改變這種情況,要做到以下幾點:①正面引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正面教育,要通過擺事實,講道德,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因勢利導,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明確前進的方向,使其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同時還要以必要的紀律約束為輔助手段,以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健康發展。貫徹此原則的要求包括:要正面說理,及時疏通,啟發自覺;要樹立先進的典型,用正面榜樣教育引導學生;建立必要的規章制度,教育學生自覺遵守。本題中的老師沒能夠做到循循善誘和堅持正面教育,而是對學生諷刺辱罵,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造成惡性后果。本題中的老師沒能夠做到循循善誘和堅持正面教育,而是對學生諷刺辱罵,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造成惡性后果。②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也說“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
具體來說,要做到:①講明道理,疏導思想。②因勢利導,循循善誘。③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④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⑤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⑥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認真執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