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二○一○年四月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考試
教育學(小學組)試卷
(99997)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并將其代碼填入題干后的括號內。每小題2分,共40分)
1.教育是一種()
A、生物現象
B、心理現象
C、自然現象
D、社會現象
2.“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這一世界上最早對教育所下的定義見于()
A、《學記》
B、《論語》
C、《大學》
D、《中庸》
3.我國學校的萌芽約在四千年前的虞舜時代,當時被稱為()
A、庠
B、序
C、學
D、瞽宗
4.“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的()
A、歷史性
B、時代性
C、階級性
D、生產性
5.《演說術原理》一書的作者是教育家()
A、柏拉圖
B、夸美紐斯
C、昆體良
D、蘇格拉底
6.出版了《普通教育學》,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的教育家()
A、夸美紐斯
B、魯賓斯坦
C、赫爾巴特
D、第斯多惠
7.國民基礎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
A、全民性
B、未來性
C、強迫性
D、基礎型
8.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A、備課
B、上課
C、作業檢查
D、成績評定
9.我國古代思想家管仲說過:“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生之計,莫如樹人。”反映了教師勞動特點中的()
A、復雜性
B、創造性
C、示范性
D、長期性
10.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條,體現了教師素養中的()
A、深厚的教育理論知識
B、崇高的職業道德
C、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
D、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11.我國的《教師法》頒布于()
A、1991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12.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小學生是指學齡初期兒童,年齡大約在()
A、3、4歲~11、12歲
B、5、6歲~11、12歲
C、6、7歲~11、12歲
D、5、6歲~12、13歲
13.學校的活動對小學兒童的發展來說起()
A、基礎性的作用
B、決定性的作用
C、特殊性的作用
D、間接性的作用
14.國家在一定歷史階段,根據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發展的總方向稱為()
A、教育目的
B、教育計劃
C、教育方針
D、教育目標
15.小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一種()
A、閱讀能力
B、理解能力
C、分析能力
D、綜合能力
16.我國義務教育的課程計劃其主體部分是()
A、培養目標
B、課程設置
C、考試考查
D、實施要求
17.國家從宏觀上指導學校各科教學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督導、評估學校各科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是()
A、教學大綱
B、教學目標
C、教學計劃
D、課程計劃
18.根據“教學過程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相互影響的過程”這一教學規律提出的教學原則是()
A、啟發性原則
B、教育性原則
C、目標性原則
D、直觀性原則
19.遵循“激發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運用→檢查”這一基本程序的教學模式為()
A、傳遞——接受式
B、引導——發現式
C、情境——陶冶式
D、自學——輔導式
20.學生根據社會的道德準則和學校所制定的有關日常行為規范對道德行為的是非、善惡、美丑進行判斷的能力稱為()
A、自我評價能力
B、自我教育能力
C、自我調控能力
D、道德評價能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