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教學設計題 |
11.【題干】阿特金森對成就動機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與害怕失敗者相比,更傾向于選擇( )。
【選項】
A.比較難的任務
B.非常難的任務
C.非常容易的任務
D.難度適中的任務
12.【題干】接受心理輔導后,小欣非常信任好依賴劉老師,內心里已把她當成媽媽,,這屬于( )。
【選項】
A.移情
B.共情
C.同情
D.反移情
13、20世紀60年代美國結構主義課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納B、羅杰斯C、布魯納D、布盧姆
15【題干】數學課上,馬老師有意讓學習成績較差的小軍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并鼓勵了他。這主要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選項】
A.啟發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答案】D
【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充分、自由的發照。題目中,馬老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成績較差的小軍回一個簡單的問題,并在他回答后鼓勵他,主要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D。
16【題干】通過復習導入新課時,楊老師發現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不牢固,于是針對性地進行了補充講解。這一教學過程具有( )。
【選項】
A.預設性
B.生成性
C.啟發性
D.隨意性
【答案】B
17【題干】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中提出了課程開發的“目標模式”,這一模式主要局限在于( )。
【選項】
A.程序不清晰
B.過分強調預設性目標
C.缺乏邏輯性、系統性
D.不重視課程評價環節
【答案】B
18.【題干】2001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課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標是( )。
【選項】
A.設置綜合課程
B.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C.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和選擇性
D.形成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體系
【答案】D
19【題干】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故而將“教授法”改為“教學法”。這一改動所體現的教學理念是( )。
【選項】
A.教學合
B.言行合
C.學做合
D.教做合一
【答案】A
20【題干】班級授課制是現代學校普遍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為不利于( )。
【選項】
A.系統的知識傳授
B.因材施教
C.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D.教學管理
【答案】B
相關推薦:
2017下半年教師資格真題及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