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析題
22、(8分)【題干】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答案】此題說法正確。教育的社會屬性包括:永恒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其中相對獨立性包括三方面,分別是:質的規定性、歷史繼承性、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任何教育都具有歷史繼承性,教育要注意繼承與發揚本民族的傳統。
【考點】教育的屬性。
23、(8分)【題干】教學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答案】此題說法正確。教學是在國家教育目的規范下,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個人全面發展提供科學的基礎和實踐,是培養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學是學校實現教育目的基本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也是實現學校教育目的的途徑。
【考點】教學的意義。
24、(8分)【題干】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答案】此題說法錯誤。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時間把注意力集中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對象或活動上的特性,它是主動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質;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的對象吸引去的現象,它是被動的,是注意穩定性相反的一種現象。不能將二者混同,故上述說法是錯誤的。
【考點】注意的品質。
25、(8分)【題干】學生知識越多,說明學生能力越強。
【答案】此題說法錯誤。知識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后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特征與聯系的反映。能力是指直接影響個體的活動效率,并促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并能推動能力的發展,能力影響知識的掌握水平和學習進度。但是知識的掌握并不必然導致能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只有達到熟練程度,通過廣泛遷移,才能促進能力的發展,故上述說法不正確。
【考點】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三、簡答題
26、(10分)【題干】簡述教材編寫的基本要求。
【答案】(1)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教材是直接反映教學內容的,所以在內容上一定要準確無誤。同時各學科教材還必須體現一定思想性,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學中,力求結合本學科特點和不同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學生進行具體生動的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2)知識的內在邏輯和教學法要求的統一。教材體現為傳授知識的邏輯性和連續性,所以編寫教材時既要符合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順序,還要符合知識的邏輯順序。只有把兩者統一起來教材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3)易懂性。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教材內容的敘述要簡明、準確、生動,標題、結論要醒目,字體大小、用詞要適當。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讀懂教材。(4)理論與實踐統一。教材既要有理論,又要通過實踐來驗證理論。教材要結合實際材料來論證理論。使學生通過教科書的學習既學會了理論,又能較好地應用理論。(5)教材應具有開放性,應有利于學生改變呆板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實踐、資料搜集、合作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和反思活動,從而實現其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拓展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6)教材應關注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時恰當地反映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果,增強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努力克服學科中心主義傾向。
【考點】中學課程組織,教材的編寫。
27、(10分)【題干】簡述班主任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答案】(1)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2)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熱心班主任工作;(3)品行端正,能以身作則,為人師表;(4)教育思想端正,有一定的教育科學知識和一定的教學能力;(5)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較強的責任心。
【考點】班主任。
28、(10分)【題干】學習動機的定義與功能是什么?
【答案】(1)學習動機的含義學習動機是指激發和維持個體學習活動,并將學習活動指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機制,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這種動力機制表現為推力、拉力和壓力三種動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2)學習動機的功能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維持功能
【考點】學習動機。
29、(10分)【題干】加涅將學習結果分為哪幾類?
【答案】加涅根據學生的學習結果,把學習分為如下五類:(1)言語信息的學習即掌握以言語信息傳遞的內容,學習結果是以言語信息表現出來的,幫助學生解決“是什么”的問題。(2)智慧技能分為辨別、概念、規則、高級規則(解決問題)等。(3)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有內在組織的才能,這種才能使得學習過程的執行控制成為可能。(4)態度指對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動。包括對家庭、社會關系的認識,對某種活動產生的情感等。(5)動作技能又稱運動技能,如體操運動、寫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考點】加涅的學習結果理論。
四、材料分析題
30、材料:開學不久,班主任賈老師發現明同學不喜歡學習,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做小動作,不按時完成作業。賈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發現明然有不少缺點,但也有優點,需要肯定和鼓勵。于是,賈老師找他談話說:“你有缺點,但也有優點,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現這樣吧,我限你在兩天內找找自己的優點,如實向我匯報,不然我可就要批評你了。”第三天,明朗找到賈老師,很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心腸好,力氣大,畢業后想當兵。”賈老師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心腸好,樂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這種人,你力氣大,想當兵,保家衛國,是很光茉的事,你的理想很實在,不過當兵同樣需要學習科學文化只是,需要真才實學。”聽了老師的話,明朗臉上露出了微笑。從此,明朗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1)(6分)【題干】結合材料,談談賈老師主要遵循了哪一德育原則?
【答案】材料中體現的德育原則是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長善救失,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材料中賈老師能夠了解到并認可學生心腸好、樂于助人、力氣大等優點,同時也教導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了這一原則。
(2)(12分)【題干】貫徹這一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貫徹這個原則的基本要求:①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考點】德育原則。
31、材料:下面是有關中學生的幾個生活情境:
情景1:一天放學后,高一學生張欣因送生病的同學,回家時間比平時遲了一個多小時,當張欣一推開家門時,著急的媽媽便過去說了她幾句,話里沒有任何指責的意思,只是囑咐女兒不要回來太晚了。但是,張欣頓時暴跳如雷:“你不相信我!”她叫道:“你們總是告訴我該做什么,你們根本就不相信我!”她的情緒非常激動,頭也不回地走出家門。
情景2:初二學生王芳豐非常喜歡好朋友麗麗,在她眼里,麗麗簡直就是個完美的人,她不容同學說麗麗的壞話。可是有一天,當王芳聽說好朋友麗麗把自己告訴她的秘密告訴了別人,便匆匆找到了麗麗,對著她大聲呵斥,指責她是一個騙子,再也不信任她了。
情景3:初三數學模擬考試試卷發下來,岳勇取得了他上初三以來最好的成績,他非常高興,興奮不已,真想大聲歡呼。但當他得知本次考試中大多數同學都考的不好時,他控制了自己內心的激動,表現出若無其事的樣子。
(1)(9分)【題干】結合材料,分析中學生的情緒發展的主要特點。
【答案】青少年情緒體驗跌宕起伏、劇烈波動。具體表現在:①爆發性和沖動性。情景一中的張欣在媽媽表達了關心之后“暴跳如雷”,情景二中的王芳對好朋友“大聲呵斥”,都是情緒外化的表現,體現出了爆發性、沖動性的特點;②外露性和內隱性。一方面中學生樂于表達自己的情緒,當同時由于自控能力的增強而表現出一定的內隱性。情景三中的岳勇成績滿意很想大聲歡呼是情緒外露性的表現,但在同學面前能表現出“若無其事”體現了情緒的內隱性。除此之后,中學的情緒還具有不穩定性和兩極性、心境化和持久性的等特點。在開展教育活動時,要關注青少年的階段性特征。
(2)(9分)【題干】如何引導中學生進行有效的情緒調節?
【答案】采用正確恰當的方法指導中學生進行情緒調節:①敏銳覺察情緒;②平和接納情緒狀態;③正確調整情緒;④有效表達情緒;⑤保持和創造快樂的情緒。
【考點】中學生的情緒發展。
相關推薦:
2018上半年教師資格真題及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