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
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的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害。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主要目標包括:稅收籌劃、經營決策和日常經營活動、納稅申報等事宜符合稅法規定;稅務事項的會計處理符合相關會計制度或準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防止企業偷稅、漏稅的行為和機制。
一、稅務風險管理環境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由董事會負責督導并參與決策。董事會和管理層應將防范和控制稅務風險作為企業經營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倡導遵紀守法、誠信納稅的稅務風險管理理念,增強員工的稅務風險管理意識。
二、稅務風險管理組織
企業應結合生產經營特點和內部稅務風險管理要求設立稅務管理機構和崗位,明確崗位職責和權限;稅務管理組織應建立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確保稅務管理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
三、稅務風險識別和分析
企業應定期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內部和外部相關信息,結合實際情況,通過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等步驟,查找企業經營活動及其業務流程中的稅務風險,從而確定風險管理的優先順序和策略。
四、稅務風險應對策略和內部控制
企業應根據稅務風險評估結果,結合風險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整體管理控制體系內制定稅務風險應對策略,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合理設計稅務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稅務風險。
針對重大稅務風險所涉及的管理職責和業務流程,企業應制定覆蓋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對其他風險所涉及的業務流程,合理設置關鍵控制環節,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五、信息與溝通
企業應建立稅務風險管理的信息與溝通制度,明確稅務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確保企業稅務部門內部、企業稅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企業稅務部門與董事會、監事會等企業治理層以及管理層的信息溝通和反饋,發現問題應及時報告并采取應對措施。
同時,企業應逐步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稅務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建立涵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六、監督和改進
企業應定期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審核,不斷改進和優化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和流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機構根據企業整體控制目標,對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也可以委托符合資質要求的中介機構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相關的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評估,并出具評估報告。
根據評估報告的建議,按照內部稅務管理的獎懲制度,及時進行激勵和處罰,并及時完善稅務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不斷改進稅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和行為規范性。
相關推薦:2011年初/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報名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