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銷售定價管理
(一)影響產品價格的因素
價值因素,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的大小決定著價格的高低。
成本因素,成本是影響定價的基本因素。從長期來看,產品價格應等于總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潤。
市場供求因素,當一種產品的市場供應大于需求時,就會對其價格產生向下的壓力;而當其供應小于需求時,會推動價格提升。
競爭因素,
政策法規因素。
(二)產品定價方法
1.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
基本原理:價格=單位成本+單位稅金+單位利潤=單位成本+價格×稅率+單位利潤
價格×(1-稅率)=單位成本+單位利潤
(1)全部成本費用加成定價法
①成本利潤率定價
單位利潤=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
單位產品價格×(1-稅率)=單位成本+單位成本×成本利潤率
=單位成本×(1+成本利潤率)
、阡N售利潤率定價:
單位利潤=單位價格×銷售利潤率
單位產品價格×(1-稅率)=單位成本+價格×銷售利潤率
這里的單位成本是指單位全部成本費用,可以用單位制造成本加上單位產品負擔的期間費
(2)保本點定價法
利潤=0
價格×(1-稅率)=單位成本=單位固定成本+單位變動成本
(3)目標利潤定價法
利潤為已知的目標利潤。
價格×(1-稅率)=單位成本+單位目標利潤
(4)變動成本定價法(特殊情況下的定價方法)
企業在生產能力有剩余的情況下,增加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只增加變動成本,而不增加固定成本。此時,在確定價格時,產品成本僅以變動成本計算。
此處的變動成本是指完全變動成本,包括變動制造成本和變動期間費用。
價格×(1-稅率)=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利潤=單位變動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成本利潤率
=單位變動成本×(1+成本利潤率)
變動成本定價法確定的價格,為生產能力有剩余情況下的定價方法,不能用于正常銷售產品的價格制定。
(1)需求價格彈性系數定價法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產品的需求量隨其價格的升降而變動的程度,就是需求價格彈性系數。
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E—某種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系數
△P—價格變動量
△Q一需求變動量
P0—基期單位產品價格
Q0—基期需求量
【提示】一般情況下,需求量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因此,彈性系數為負數(特殊情況例外)。
運用需求價格彈性系數確定產品的銷售價格時,其基本計算公式為:
式中:P0一基期單位產品價格;
Q0一基期銷售數量;
E一需求價格彈性系數;
P一單位產品價格;
Q一預計銷售數量。
【提示】這種方法確定的價格,是保證產品完全銷售出去的價格。如果高出該價格,產品就不能完全銷售出去。
(2)邊際分析定價法利潤=收入-成本
邊際利潤=邊際收入-邊際成本=0
邊際收入=邊際成本
邊際收入等于邊際成本時,利潤最大,此時的價格為最優價格。
(四)價格運用策略
1.折讓定價策略,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以降低產品的銷售價格來刺激購買者,從而達到擴大產品銷售量的目的。
價格的折讓主要表現為單價折扣、數量折扣、推廣折扣和季節折扣等形式。
2.心理定價策略,是指針對購買者的心理特點而采取的一種定價策略,主要有聲望定價、尾數定價、雙位定價和高位定價等。
3.組合定價策略,是針對相關產品組合所采取的一種方法。它根據相關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同情況,使互補產品價格有高有低,或使組合售價優惠。
4.壽命周期定價策略,是根據產品從進入市場到退出市場的生命周期,分階段確定不同價格的定價策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