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風險與收益
一、資產的收益
資產的收益是指資產的價值在一定時期的增值。
注意:如果不作特殊說明的話,用相對數表示,資產的收益指的就是資產的年收益率,又稱資產的年報酬率。
在財務管理中,常用的收益率指標如下:
(一)預期收益率(期望收益率)
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預測的某種資產未來可能實現的收益率。
【計算方法一】——加權平均法(根據預期的未來資料計算)
【例】某企業投資某種股票,預計未來的收益與金融危機的未來演變情況有關,如果演變趨勢呈現“V”字形態,收益率為60%,如果呈現“U”字形態,收益率為20%,如果呈現“L”形態,收益率為-30%。假設金融危機呈現三種形態的概率預計分別為30%、40%、30%。要求計算預期收益率。
『正確答案』
預期收益率=30%×60%+40%×20%+30%×(-30%)=17%
【計算方法二】——算術平均法(根據歷史資料計算)
【例】XYZ公司股票的歷史收益率數據如表所示:
年度 |
1 |
2 |
3 |
4 |
5 |
6 |
收益率 |
26% |
11% |
15% |
27% |
21% |
32% |
請用算術平均值估計其預期收益率。
『正確答案』
收益率的期望值或預期收益率E(R)=(26%+11%+15%+27%+21%+32%)÷6=22%
(二)必要收益率(最低必要報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也稱最低必要報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表示投資者對某資產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
預期收益率≥投資人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投資可行;
預期收益率<投資人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投資不可行。
二、資產的風險
(一)風險的含義
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風險就是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背離從而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二)風險的衡量
資產的風險是資產收益率的不確定性,其大小可用資產收益率的離散程度來衡量。
數理統計指標中衡量收益率的離散程度常用的指標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標準差和標準離差率。
【注意】
(1)標準差和方差都是用絕對數來衡量資產的風險大小,在預期收益率相等的情況下,標準差或方差越大,則風險越大;標準差或方差越小,則風險越小。
標準差或方差指標衡量的是風險的絕對大小,因此不適用于比較具有不同預期收益率的資產的風險。
(2)標準離差率是一個相對指標,它表示某資產每單位預期收益中所包含的風險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標準離差率越大,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大;標準離差率越小,資產的相對風險越小。標準離差率指標可以用來比較預期收益率不同的資產之間的風險大小。
(三)風險控制對策
風險對策 |
含 義 |
方法舉例 |
規避風險 |
當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由該項目可能獲得的收益予以抵消時,應當放棄該資產,以規避風險。 |
拒絕與不守信用的廠商業務往來;放棄可能明顯導致虧損的投資項目。 |
減少風險 |
(1)控制風險因素,減少風險的發生; |
減少風險的常用方法有:進行準確的預測;對決策進行多方案優選和替代;及時與政府部門溝通獲取政策信息;在發展新產品前,充分進行市場調研;采用多領域、多地域、多項目、多品種的經營或投資以分散風險;套期保值等。 |
轉移風險 |
對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損失的資產,企業應以一定代價,采取某種方式轉移風險。 |
向保險公司投保;采取合資、聯營、聯合開發等措施實現風險共擔;通過技術轉讓、租賃經營和業務外包等實現風險轉移。 |
接受風險 |
包括風險自擔和風險自保兩種。風險自擔,是指風險損失發生時,直接將損失攤入成本或費用,或沖減利潤;風險自保,是指企業預留一筆風險金或隨著生產經營的進行,有計劃地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等。 |
|
【套期工具與套期方法】
【案例】國內一出口商向美國一家公司出口貨物一批,貨款100萬美元,期限6個月,當前的匯率為1:8。當前國內人民幣持續走強,美元不斷貶值,企業擔心匯率變動風險,那么企業就可以與銀行簽訂一份遠期外匯合約,將匯率鎖定。在6個月后,企業與銀行按約定的匯率進行交割,這樣的話,企業就可以通過遠期外匯合約成功地規避美元貶值的風險。
比如,上例中,如果6個月后美元沒有升值,反而貶值了,這樣購買美元期貨就不如不購買美元期貨。為了獲得美元貶值帶來的好處,又能夠避免美元升值的風險,可以在期權市場購買美元的看漲期權(即按照約定的價格購買美元的權利)。6個月后如果美元貶值了,放棄期權,享受美元貶值的好處,如果美元升值了,可以避免美元升值的風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