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級經濟法考點串講
第一章 經濟法總論
經濟法律關系的要素,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要素
經濟法律關系,是指經濟關系被經濟法律規范確認和調整之后所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在經濟法律關系中享有一定權利、承擔一定義務的當事人或參加者。
取得經濟法主體資格,有法定取得和授權取得兩種方式。
根據主體在經濟法律關系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經濟法主體可分為經濟決策主體、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實施主體。
根據主體在經濟運行中的客觀形態劃分,經濟法主體可分為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公民等。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經濟法主體所享有的經濟權利和承擔的經濟義務。
1、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主體依法能夠作為或不作為一定行為,以及要求他人作為或不作為一定行為的資格。經濟權利主要有:經濟職權;所有權和其他物權;法人財產權;債權;知識產權。
2 、經濟義務。經濟義務,是指經濟法主體根據法律規定或為滿足權利主體的要求,必須作為或不作為一定行為的責任。
3 、經濟權利與經濟義務相依而存,具有相對性、對等性。
(三)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經濟法主體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經濟行為;非物質財富。
二、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
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消滅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 、經濟法律規范。經濟法律規范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律依據。
2 、經濟法主體。經濟法主體是指權利與義務的實際承擔者。
3 、經濟法律事實。經濟法律事實是指由經濟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經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經濟法律事實分為事件和行為兩類。
( 1 )事件。事件包括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兩種。
( 2 )行為。行為按其性質可分為合法行為和違法行為。
引起某一經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數個法律事實的總和,稱為事實構成。
相關推薦:2008年會計職稱考試各科目真題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