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會計基本假設
【所屬章節】
本知識點屬于《初級會計實務》科目第一章會計概述
【知識點】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
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一)會計主體(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五條)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服務的特定對象,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為了向財務報告使用者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提供與其決策有用的信息,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編制應當集中于反映特定對象的活動,并將其與其他經濟實體區別開來。
在會計主體假設下,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反映企業本身所從事的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1.它不僅要求會計核算分清經濟業務是屬于本企業還是其他企業,還要分清經濟業務是屬于本企業還是企業的所有者。
2.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并非對等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單位必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企業集團、企業、企業的分廠、企業的車間或事業部,都可以成為會計主體,但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二)持續經營(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六條)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如果判斷企業不會持續經營下去,就應當改變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原則和方法,并在企業財務報告中作相應披露。
在持續經營假設下,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相關推薦:
2019年初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章節練習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