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
【解析】2000年12月31日該項存貨應計提的跌價準備為=(30-8-4)-20=-2
2、【答案】C
【解析】該批原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為每公斤該批原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為每公斤=(57000+380)÷(100-100×5%)=604萬元。
3、【答案】A
【解析】已發出商品但尚未確認銷售業務未轉移存貨所有權,不影響存貨帳面價值的變動。
4、【答案】B
【解析】 應補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總額=甲[(10-8)-1]+乙(0-2)+丙[(18-15) -1.5]=0.5(萬元)。
5、【答案】A
【解析】隨同加工費支付的增值稅是價外稅不構成委托加工物資成本,支付的收回后繼續加工的委托加工物資的消費稅計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的借方,受托方加工金銀首飾交納的消費稅屬于受托方的業務與委托方無關。
6、【答案】C
【解析】該商品的入賬價值=100×(1-15%)=85(萬元)。
7、【答案】D
【解析】由于企業約定未來購入的商品,并沒有實際的購貨行為發生,因此,不能作為企業存貨處理。
8、【答案】B
【解析】11月15日對外銷售成本=100×1 500=15(萬元);
11月25日對外銷售成本=100×1 500+150×1 800=42(萬元); 11月份甲商品的銷售成本=15+42=57(萬元);
9、【答案】B
【解析】收購免稅農產品的“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金額=200000×10%+1000×7%=20070(元)。
10、【答案】D
【解析】應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的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11、【答案】B
【解析】企業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收回后用于繼續加工,其應交的消費稅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加工后銷售時予以抵扣。
12、【答案】A
【解析】期末該原材料的可變現凈值為20×10-95-1×20=85(萬元)
13、【答案】C
【解析】由于甲公司生產的計算機已經簽訂銷售合同,該批計算機的銷售價格已由銷售合同約定,并且庫存數量4000臺小于銷售合同約定數量5000臺。因此該批計算機的可變現凈值應以銷售價格約定的價格12000×4000=48000000元作為計量基礎。該批計算機的可變現凈值=12000×4000-2640000=48000000-2640000=45360000(元)。
14、【答案】C
【解析】材料采購中的合理損耗是入賬成本的一項構成,所以,該材料的實際成本=30000+300=30300(元)。
15、【答案】A
【解析】 本題考核的是存貨成本的核算。由于委托加工物資收回后用于繼續生產應稅消費品,所以消費稅不計入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資成本。收回該批半成品的入賬價值應是140+4=14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