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例題2】甲公司是一家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所得稅率為33%,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盈余公積按凈利潤的15%提取,其中法定盈余公積的提取比例為10%,任意盈余公積為5%。甲公司每年實現稅前會計利潤800萬元。每年的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為4月16日,所得稅匯算清繳日為3月11日。
1.甲公司2001年9月1日賒銷商品一批給丙公司,該商品的賬面成本為2800萬元,售價為3000萬元,增值稅率為17%,消費稅率為10%,丙公司因資金困難無法按時償付此債權,雙方約定執行債務重組,有關條款如下:
(1)首先豁免20萬元的債務;
(2)以丙公司生產的A設備來抵債,該商品賬面成本為1800萬元,公允售價為2000萬元,增值稅率為17%,甲公司取得后作為固定資產使用。設備于2001年12月1日辦妥了財產轉移手續。
(3)余款約定延期兩年支付,如果2003年丙公司的營業利潤達到200萬元,則丙公司需追加償付30萬元。
(4)甲公司于2001年12月18日辦妥了債務解除手續。
(5)丙公司在2003年實現營業利潤230萬元。
2.甲公司將債務重組獲取的設備用于銷售部門,預計凈殘值為10萬元,會計上采用5年期直線法折舊口徑,稅務上的折舊口徑為10年期直線折舊。2003年末該設備的可收回價值為1210萬元,2005年末的可收回價值為450萬元。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始終未變。
3.甲公司于2006年6月1日將A設備與丁公司的專利權進行交換,轉換當時該設備的公允價值為288萬元。丁公司專利權的賬面余額為33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40萬元,公允價值為300萬元,轉讓無形資產的營業稅率為5%,雙方約定由甲公司另行支付補價12萬元。財產交換手續于6月1日全部辦妥,交易雙方均未改變資產的用途。該交易具有商業實質。
4.甲公司對換入的專利權按4年期攤銷其價值,假定稅務上認可此無形資產的入賬口徑及攤銷標準。
5.2007年2月14日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甲公司2006年報告時發現上述專利權自取得后一直未作攤銷,提醒甲公司作出差錯更正。
[要求]
根據上述資料,完成以下要求。
1. 作出甲公司債務重組的賬務處理;
2. 作出甲公司2003年、2004年和2005年A設備的折舊及減值準備處理;
3. 作出甲公司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
4. 作出乙公司以專利權交換甲公司設備的會計處理;
作出甲公司2007年差錯更正的賬務處理。
【答案及解析】
1.債務重組的賬務處理
(1)2001年12月18日債務重組時:
借:固定資產2340
營業外支出20
應收賬款1150
貸:應收賬款3510
(2)2003年收回余額時:
借:銀行存款1180
貸:應收賬款1150
營業外支出30
2. 甲公司2003~2005年設備折舊及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如下:
(1)2003年的折舊處理如下:
借:銷售費用 466
貸:累計折舊 466
(2)2003年計提減值準備198萬元:
借:營業外支出 198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198
(3)2004年、2005年的折舊處理如下:
借:銷售費用 400
貸:累計折舊 400
(4)2005年末該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為400萬元而其可收回價值為450萬元,說明其賬面價值有所恢復,但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固定資產的價值一旦貶值不得恢復,所以2005年末應不作調整。
3.甲公司2003~2005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如下:
(1)2003年的所得稅處理:
借:所得稅264
遞延所得稅資產142.23[=(233+198)×33%]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406.23[=(800+233+198)×33%]
(2)2004年的所得稅處理:
借:所得稅264
遞延所得稅資產55.11(=167×33%)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319。11[=(800+167)×33%]
(3)2005年的所得稅處理:
同2004年。
4.丁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補價所占比重=12÷300×100%=4%<25%,所以,該交易屬于非貨幣性交易。
(2)換入固定資產的入賬成本=300-12=288(萬元);
(3)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288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40
銀行存款12
營業外支出5[=300-(330-40)-300×5%]
貸:無形資產 33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15
5.甲公司更正會計差錯的處理如下:
(1)甲公司換入專利權的入賬成本=288+12=300(萬元);
(2)甲公司本應于2006年攤銷無形資產價值43.75萬元(=300÷4×7/12);
(3)甲公司在2007年作如下差錯更正:
①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3.75
貸:無形資產 43.75
②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4.4375(=43.75×33%)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4.4375
③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29.31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9.3125
④借: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2.93125
――任意盈余公積 1.46562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4.396875
【經典例題3】甲公司為上市公司,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所得稅稅率為25%,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所得稅的核算。甲公司2006年有關資料如下:
(1)2006年11月30日,該公司有關賬戶余額如下:
“應收賬款”賬戶3800000元;“壞賬準備”賬戶106500元。“庫存商品”賬戶3 500 000元,其中:甲商品1000000元、乙商品500000元、丁商品(大型設備)2000000元;“存貨跌價準備”賬戶350000元,其中:甲商品200000元、乙商品150000元;無其他存貨。“交易性金融資產”賬戶158460元,其中:股票A 23560元、股票B 56000元、股票C 78900元。“遞延所得稅負債”賬戶余額為5000元。“長期股權投資——M公司(成本)”3000000元,無其他長期股權投資。
(2)當年1-11月份,該公司有關賬戶發生額如下:
“主營業務收入”賬戶2560000元;“主營業務成本”賬戶2100000元;“營業稅金及附加”賬戶135000元;“銷售費用”賬戶46000元;“管理費用”賬戶365600元;“財務費用”賬戶20000元;“營業外收入”賬戶5000元;“營業外支出”賬戶15600元(沒有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
(3)2006年12月份,該公司發生的商品購銷業務如下:
①向S公司購進丙商品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2000000元,增值稅額為340 000元。商品已經驗收入庫,款項尚未支付。
②向T公司銷售一批丙商品,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1000000元,增值稅額為170000元。商品已經發出,款項尚未收到。銷售丙商品的成本800000元。
③向W公司銷售一批甲商品,其銷售量為上月末甲商品的50%,售價為600000元,增值稅為102 000元。商品已經發出,款項也已收存銀行。該公司本月沒有新購進的甲商品。
④向N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全部丁商品,協議約定的銷售總價為2400000萬元,從銷售當日起在4年內于每年初分期平均收款。如果不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則丁商品的銷售總價為2300000萬元。假定此項業務不考慮增值稅及其他相關稅費。
(4)其他資料如下:
①該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采用公允價值計量。2006年12月31日,其所持有的股票A、B、C的公允價值分別為:22 000元、43 000元、75800元。該公司本月沒有發生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業務。
②該公司采用應收款項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準備。鑒于2006年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可能性有所增加,決定自本年起將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由原來的3%提高到5%。
③該公司存貨期末計價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計量。2006年12月31日,各項存貨的預計可變現凈值分別為:甲商品500000元、乙商品400000元、丙商品1050000元。
④該公司對M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2006年12月31日,得知M公司財務狀況嚴重惡化并已于12月25日進入清算程序,故本公司預計該項投資的可收回金額為2600000元。該公司本月沒有發生長期股權投資處置業務。
⑤2006年12月31日,該公司收到政府補助3800000元,其中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為1800000元,按規定用于補償企業上年已發生的相關費用和損失;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為2000000元,相關資產的使用壽命為10年。
⑥該公司2006年末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500000元,本年無其他暫時性差異。
⑦該公司2006年按稅法規定計算的納稅所得額為1271960元。
⑧除上述業務或事項外,該公司2004年12月份還發生管理費用20000元,財務費用3500元,銷售費用9000元,均已登記入賬。
要求:
(1)編制該公司2006年12月份與商品購銷業務有關的會計分錄。
(2)計算該公司2006年末應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并編制相應會計分錄。
(3)編制2006年末與交易性金融資產有關的會計分錄。
(4)編制與政府補助有關的會計分錄。
(5)編制與所得稅有關的會計分錄。
(6)計算2006年12月31日有關總分類賬戶的余額(金額單位:元)。
賬??? 戶 |
余??? 額 |
賬??? 戶 |
余??? 額 |
應收賬款 |
|
壞賬準備 |
|
庫存商品 |
|
存貨跌價準備 |
|
長期股權投資 |
|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
|
交易性金融資產 |
|
未實現融資收益 |
|
長期應收款?? |
|
遞延收益 |
|
|
|
遞延所得稅負債 |
|
(7)填列該公司2006年度利潤表(格式如下:)
利 潤 表
編制單位: 2006年 金額單位:元
??? 項??? 目 |
??? 本年累計數 |
一、營業收入?? |
|
??? 減:營業成本 |
|
??? 營業稅金及附加 |
|
??? 銷售費用 |
|
??? 管理費用 |
|
??? 財務費用 |
|
??? 資產減值損失 |
|
??? 加: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
|
??? 投資收益 |
|
二、營業利潤?? |
|
??? 加:營業外收入 |
|
??? 減:營業外支出 |
|
??? 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 |
|
三、利潤總額 |
|
??? 減:所得稅費用 |
|
四、凈利潤??? |
|
五、每股收益:??? |
|
??? (一)基本每股收益?? |
|
??? (二)稀釋每股收益??? |
|
【答案及解析】
(1)編制該公司2006年12月份與商品購銷業務有關的會計分錄。
①購進丙商品時:
借:庫存商品——丙商品 2 0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0 000
貸:應付賬款——S公司 2 340 000
②銷售丙商品時:
借:應收賬款——T公司 1 170 000
貸:主營業務收 1 000 000
應交稅費一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70 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800 000
貸:庫存商品——丙商品 800 000
③銷售甲商品時:
借:銀行存款 702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6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02 0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500 000
貸:庫存商品——甲商品 500 000
借:存貨跌價準備——甲商品 1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