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固定資產折舊。除了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及按照規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以外,其余所有的固定資產均需計提折舊。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這些方法對于考中級職稱的人來說是小菜一碟了,因此在這里就不再啰嗦了。只提醒一句: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最后兩個折舊年度計提折舊時考慮凈殘值,而年數總和法是在開始計提折舊時就考慮凈殘值。
三、固定資產后續支出。固定資產在使用的過程中,常常需要更新改造、修理等,由此而發生的支出,就是固定資產后續支出。該支出分為兩種:資本化的、費用化的。對于資本化的后續支出,將其固定資產的價值轉入到“在建工程”科目中,待資本化的后續支出結束并使其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之后,再將該項目的“在建工程”科目的金額(包含了資本化的后續支出)轉入到“固定資產”科目中。對“脫胎換骨”后的固定資產重新確定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折舊方法等。對于費用化的后續支出,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四、固定資產處置。教材主要講了固定資產出售、報廢或毀損的情況。首先,將固定資產的價值轉入到“固定資產清理”科目中。然后,將清理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計入到“固定資產清理”科目中,并將收回殘料、出售價款、保險賠償的金額沖減“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最后,如果“固定資產清理”有貸方余額,則將其轉到“營業外收入”科目中;如果“固定資產清理”有借方余額,則將其轉到“營業外支出”科目中。
教材中又講了一個持有待售資產的問題。對于該類固定資產,就是一個調整預計凈殘值的問題。舉個例子,一臺機器,原價為200萬元,累計折舊為14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為40萬元,預計凈殘值為3萬元,由此可知這臺機器的賬面價值為20萬元。如果這臺機器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30萬元,則不調賬,但此時的預計凈殘值由3萬元變成了20萬元。如果這臺機器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8萬元,則計提2萬元的減值損失,此時的預計凈殘值由3萬元變成了18萬元。換句話說,一旦一項固定資產變成了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在經過調賬或不調賬的折騰之后,此時的賬面價值就是其新的預計凈殘值。
第三章就總結到這里了。
單選題:
1、甲企業對一條生產線進行改建,該設備的原始價值為1000萬元,已經提取折舊500萬元,以改建過程中發生支出共計500萬元,同時替換拆下一臺設備,該設備賬面原值300萬元,將其出售取得價款500萬元,則改建后該生產線的入賬價值為()萬元。
A、850
B、1000
C、1200
D、700
相關推薦:2008年會計職稱考試各科目真題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