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會計實務總論在考試中的地位:本章在考試中處于一般地位,只能出小分題。 本章重點是:(1)會計信息質量要求;(2)會計六要素;(3)會計計量屬性。
中級會計實務總論考點精講:本章包括財務報告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六要素確認、會計計量、財務報告等六節內容。
五、會計計量
(一)會計計量基本要求和會計計量屬性的構成
企業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
1.歷史成本(購置、歷史價格)
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2.重置成本(購置、現時價格)
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3.可變現凈值(銷售、現時價格,一次性變現,適用于存貨)
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量。
4.現值(回收、多次流入、折現;適用于長期資產)
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5.公允價值(公平市價)
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二)會計計量屬性的應用原則
一般采用歷史成本;在可靠計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
六、財務報告
(一)財務報告的概念
財務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
(二)區分財務報告、財務報表、會計報表
1.財務報告包括財務報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
2.財務報表包括會計報表和附注。
3.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
相關推薦:2009年中級會計職稱—會計實務總論考點講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