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觀題出題思路分析
(一)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差錯更正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包括調整事項和非調整事項,主要考調整事項。調整事項有四種類型:調整負債、調整減值、調整收入和差錯更正。這是最常考的題型,幾乎每年都有一道綜合題,下面舉例分析考核思路:
【例1】考核日后事項+差錯更正(2006年試題,已按新準則修改了過時知識點)
太湖股份有限公司系上市公司(以下簡稱太湖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所得稅稅率為33%,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除特別說明外,不考慮除增值稅、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所售資產均未計提減值準備。銷售商品均為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交易價格為公允價格;商品銷售價格均不含增值稅;商品銷售成本在確認銷售收入時逐筆結轉。太湖公司按照實現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太湖公司2005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于2006年2月28日完成。太湖公司2005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經董事會批準于2006年4月25日對外報出,實際對外公布日為2006年4月30日。
太湖公司財務負責人在對2005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進行復核時,對2005年度的以下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有疑問,其中,下述交易或事項中的(1)、(2)項于2006年2月26日發現,(3)、(4)、(5)項于2006年3月2日發現:
(1)1月1日,太湖公司與甲公司簽訂協議,采取以舊換新方式向甲公司銷售一批A商品,同時從甲公司收回一批同類舊商品作為原材料入庫。協議約定,A商品的銷售價格為300萬元,舊商品的回收價格為10萬元(不考慮增值稅),甲公司另向太湖公司支付341萬元。
1月6日,太湖公司根據協議發出A商品,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商品價格為300萬元,增值稅額為51萬元,并收到銀行存款341萬元;該批A商品的實際成本為150萬元;舊商品已驗收入庫。
太湖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341
貸:主營業務收入29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00×17%)51
借:主營業務成本150
貸:庫存商品 150
(2)10月15日,太湖公司與乙公司簽訂合同,向乙公司銷售一批B產品。合同約定:該批B產品的銷售價格為400萬元,包括增值稅在內的B產品貨款分兩次等額收取;第一筆貨款于合同簽訂當日收取,第二筆貨款于交貨時收取。
10月15日,太湖公司收到第一筆貨款234萬元,并存入銀行;太湖公司尚未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該批B產品的成本估計為280萬元。至12月31日,太湖公司已經開始生產B產品但尚未完工,也未收到第二筆貨款。
太湖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234
貸:主營業務收入2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
借:主營業務成本140
貸:庫存商品 140
相關推薦:2009年《中級會計實務》考試教材變化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