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考情分析
本章近三年均以客觀題形式出現,分值在2分左右。本章知識點既可以考客觀題,也可以考主觀題,本章屬于相對比較重要的一章。
內容介紹
第一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認定
第二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和計量
其中,公允價值模式下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處理是本章的重點。
內容講解
第一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認定
一、非貨幣性資產的界定
1.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以及債券投資等。
注意:這里的“債券投資”指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
2.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如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等。
注意:股權投資,將來收到的金額是不確定的,所以不屬于貨幣性資產。
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
注意:
考點1:強調“互惠轉讓”。不涉及:非貨幣性資產發放股利(即發放財產股利)、自政府部門無償取得非貨幣性資產(屬于政府補助)、企業合并中取得非貨幣性資產、債務重組取得非貨幣性資產等。
考點2:當交換涉及到補價時,如何來認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通常情況下,當交換雙方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不等時,會涉及到補價。認定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的交換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通常以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低于25%作為參考。
補價一般為雙方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技巧:補價/較高一方資產的公允價值<25%。
注意:要善于根據補價的收付方向判斷哪一方換出的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高。在等價交換的前提下,一般是收到補價一方換出的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高。
【例題1·單選題】下列交易中,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是( )。
A.以100萬元的應收債權換取生產用的設備
B.以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公司債券換取一項長期股權投資
C.以一批存貨換取一臺公允價值為100萬元的設備并支付50萬元的補價
D.以公允價值為200萬元的房產換取一臺運輸設備并收取24萬元的補價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判斷的標準。應收債權、持有至到期投資均屬于貨幣性資產。選項C,補價比例=50/100=50%,大于25%,不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選項D,補價比例=24/200=12%,小于25%,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