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計處理原則
企業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不能全額確認為當期收益,應當隨著相關資產的使用逐漸計入以后各期的收益。即先記入“遞延收益”,再按資產的使用壽命期平均分配記入“營業外收入”。
當資產處置時,尚未攤銷完的遞延收益應一次性轉入營業外收入。
(二)一般會計分錄
1.取得政府補助時:
借:××資產
貸:遞延收益
2.按資產的使用壽命平均分攤遞延收益: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3.如果政府補助是以向企業無償劃撥長期非貨幣性資產的方式出現的,應當以資產的公允價值確認其入賬成本,分錄如下:
借:××長期非貨幣性資產
貸:遞延收益
再按該資產的使用壽命期進行分攤: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如果公允價值不可取得的,應按照名義金額(1元)計量資產價值。
【判斷題】企業收到政府無償劃撥的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應當按照名義金額(1元)計量。( )
【正確答案】√
【關鍵考點】記住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原則。
【單選題】2015年1月10日,甲公司收到專項財政撥款60萬元,用以購買研發部門使用的某特種儀器。2015年6月20日,甲公司購入該儀器后立即投入使用。該儀器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不考慮其他因素,2015年度甲公司應確認的營業外收入為( )萬元。
A.3
B.3.5
C.5.5
D.6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2015年度甲公司應確認的營業外收入=60/10×6/12=3(萬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