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成本分攤協議的相關規定,企業應自分攤協議達成之日起( ),層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A.10天內
B.15天內
C.30天內
D.1個月內
【答案】C【解析】企業應自成本分攤協議達成之日30天內,層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點評】本題屬于識記內容,不屬于考試重點內容,但中級會計職稱現在是機考形式,各種題目都可能出現,所以在此幫大家擴展一下學習范圍。
【多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關于存貨成本的說法正確的有( )。
A.通過現金方式取得的存貨,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B.接受捐贈取得的存貨,以該存貨的賬面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C.投資取得的存貨,以該存貨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D.生產性生物資產收獲的農產品,以產出或者采收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人工費和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為成本
【答案】ACD【解析】接受捐贈取得的存貨,以該存貨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多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從事下列項目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的有( )。
A.蔬菜、谷物、薯類、油料、豆類的種植
B.花卉、茶的種植
C.林木的培育和種植
D.農產品初加工
【答案】ACD【解析】花卉、茶的種植一般盈利水平較高,也不是人們基本生活必需品,因此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多選題】下列關于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的說法符合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的有( )。
A.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
B.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C.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所得都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D.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只就其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答案】AB【解析】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單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關于非居民企業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在境外成立的企業均屬于非居民企業
B.在境內成立但有來源于境外所得的企業屬于非居民企業
C.依照外國法律成立,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屬于非居民企業
D.依照外國法律成立,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且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答案】D【解析】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選項A在境外成立的企業,范圍過于寬泛。選項BC為居民企業。
【多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的規定,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又泄?襯諶〉玫南鋁興?彌校?σ允杖肴?釵?δ傷八?枚畹撓校ā。??
A.紅利
B.轉讓財產所得
C.租金
D.利息
【答案】ACD【解析】根據規定,未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中國境內取得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不得扣除稅法規定之外的稅費支出;取得的轉讓財產所得,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凈值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單選題】某美國企業未在中國設立機構場所,2013年初為境內企業提供一項專利使用權,合同約定使用期限為兩年并分兩年支付費用,境內企業共需要支付費用200萬元,則境內企業2013年應扣繳的所得稅為( )萬元。
A.10
B.20
C.9.5
D.19
【答案】A【解析】對于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其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因此題目中的專利使用權按照每年的收入全額計算所得稅,境內企業應扣繳的所得稅=200÷2×10%=10(萬元)。
【多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有( )。
A.企業自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B.企業在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30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C.按月或按季預繳的,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7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D.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以扣繳義務人所在地為納稅地點
【答案】BC【解析】選項B,企業在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選項C,按月或按季預繳的,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
【單選題】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一定時期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該期限是( )。
A.2個月
B.3個月
C.5個月
D.6個月
【答案】C【解析】企業應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單選題】下列關于個人獨資企業與合伙企業所得處理原則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若合伙協議中有約定的,則合伙人應該按照合伙協議約定的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B.合伙人協商不成,則按合伙人的認繳出資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C.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以全部所得按合伙人數量平均計算
D.合伙人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不得用合伙企業的虧損抵減其盈利
【答案】B【解析】合伙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且合伙人協商不成,則以全部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實繳出資比例”確定應納稅所得額。
【單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不得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是( )。
A.接受投資的固定資產
B.未投入使用的房屋、建筑物
C.授受捐贈的機器設備
D.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
【答案】D【解析】選項A、B、C均可依法計提折舊并在稅前扣除。
【單選題】下列各項中,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是( )。
A.運輸工具
B.以經營租賃方式出租的固定資產
C.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D.季節性停用的機器設備
【答案】C【解析】選項C,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不得計算折舊扣除。
【點評】土地不同于其他固定資產,其不存在損耗問題,因此無需計提折舊。
【單選題】根據規定,《企業所得稅法》公布前已經批準設立的企業,依照當時稅收法律規定享受低稅率優惠的,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可以在該法施行后( )內逐步過渡到該法規定的稅率。
A.10年
B.5年
C.3年
D.1年
【答案】B【解析】《企業所得稅法》公布前已經批準設立的企業,依照當時的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享受低稅率優惠的,按照國務院規定,可以在該法施行后5年內,逐步過渡到該法規定的稅率。
【多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項目可以享有加計扣除的有( )。
A.企業安置殘疾人員所支付的工資
B.企業購置節能節水專用設備的投資
C.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
D.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費用
【答案】AD【解析】選項B,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不可以加計扣除;
【單選題】下列固定資產中,不能實行加速折舊的是( )。
A.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
B.常年處于強震動狀態的固定資產
C.常年處于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
D.環保專用設備
【答案】D【解析】實行加速折舊的固定資產范圍:(1)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2)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
【多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境外中資企業同時符合一定條件的,應判定其為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居民企業,這些條件包括( )。
A.企業的財務決策和人事決策需要得到位于中國境內的機構或人員批準
B.企業負責實施日常生產經營管理運作的高層管理人員及其高層管理部門履行職責的場所主要位于中國境內
C.企業1/2以上有投票權的董事或高層管理人員經常居住于中國境內
D.企業的主要財產、會計賬簿、公司印章、董事會和股東會議紀要檔案等存放于中國境內
【答案】ABCD【解析】根據規定,境外中資企業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應判定其為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居民企業:(1)企業負責實施日常生產經營管理運作的高層管理人員及其高層管理部門履行職責的場所主要位于中國境內;(2)企業的財務決策(如借款、放款、融資、財務風險管理等)和人事決策(如任命、解聘租薪酬等)由位于中國境內的機構或人員決定,或需要得到位于中國境內的機構或人員批準;
【多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征收管理的規定,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稅款,由總機構計算應分攤所得稅款比例的因素包括( )。
A.以前年度分支機構的經營收入
B.以前年度分支機構的當期損益
C.以前年度分支機構的資產總額
D.以前年度分支機構的職工工資
【答案】ACD【解析】分支機構分攤的預繳稅款,由總機構按照以前年度分支機構的經營收入、職工工資和資產總額三個因素綜合計算各分支機構應分攤所得稅款的比例。
【單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收入中可以免征企業所得稅的是( )。
A.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投資收益
B.租金收入
C.匯兌收益
D.接受捐贈收入
【答案】A【解析】選項B、C、D均要按規定征收企業所得稅。
【多選題】享受免稅優惠的非營利組織應滿足的條件有( )。
A.依法履行非營利組織登記手續
B.財產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
C.投入人對投入該組織的財產不保留或享有任何財產權利
D.工作人員工資福利開支控制在規定的比例內,不變相分配該組織財產
【答案】ABCD【解析】享受免稅優惠的非營利組織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依法履行非營利組織登記手續;(2)從事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活動;(3)取得的收入除用于與該組織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記核定或者章程規定的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事業;(4)財產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
【多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各項關于收入確認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
B.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按照收到貨款或索取貨款憑證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C.被投資企業以股權溢價形成的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時,投資企業應作為股息、紅利收入,相應增加該項長期投資的計稅基礎
D.接受捐贈收入,按照實際收到捐贈資產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答案】AD【解析】以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的,按照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選項B錯誤;被投資企業將股權(票)溢價所形成的資本公積轉為股本的,不作為投資方企業的股息、紅利收入,投資方企業也不得增加該項長期投資的計稅基礎,選項C錯誤。
【單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收入的確認不正確的是( )。
A.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承租人應付租金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B.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按照被投資方作出利潤分配決定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C.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D.接受捐贈收入,按照接受捐贈資產的入賬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答案】D【解析】根據規定,接受捐贈收入,按照實際收到捐贈資產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單選題】企業轉讓股權收入,確認收入實現的時間是( )。
A.轉讓協議簽訂時
B.轉讓協議生效時
C.主管稅務機關核定時
D.轉讓協議生效,且完成股權變更手續時
【答案】D【解析】企業轉讓股權收入,應于轉讓協議生效,且完成股權變更手續時,確認收入的實現。
【多選題】下列屬于企業清算的所得稅處理的內容有( )。
A.確認債權清理、債務清償的所得或損失
B.全部資產均應按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C.確定可向股東分配的剩余財產、應付股息
D.依法彌補虧損,確定清算所得
【答案】ABCD【解析】根據規定,企業清算的所得稅處理的內容包括:(1)全部資產均應按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2)確認債權清理、債務清償的所得或損失;(3)改變持續經營核算原則,對預提或待攤性質的費用進行處理;(4)依法彌補虧損,確定清算所得;(5)計算并繳納清算所得稅;(6)確定可向股東分配的剩余財產、應付股息等。
【單選題】下列收入屬于企業所得稅不征稅收入的是( )。
A.轉讓財產收入
B.財政撥款收入
C.國債利息收入
D.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收入
【答案】B【解析】選項A應繳納企業所得稅,選項CD是免稅收入。
【多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項目中,屬于不征稅收入的有( )。
A.對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
B.國債轉讓收入
C.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收益
D.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答案】AD【解析】選項B屬于征稅收入,選項C屬于免稅收入。
【單選題】下列項目不屬于不征稅收入的是( )。
A.對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并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
B.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按照核定的預算和經費報領關系收到的由財政部門撥入的財政補助收入
C.對企業依照法律、法規及國務院有關規定收取并上繳財政的政府性基金
D.國債利息收入
【答案】D【解析】國債利息收入屬于免稅收入。
【單選題】在中國設立機構、場所且取得的所得與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非居民企業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是( )。
A.10%
B.20%
C.25%
D.33%
【答案】C【解析】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且取得所得與其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非居民企業,適用25%的稅率。
【單選題】對于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情況,下列選項不屬于應核定應稅所得率情形的是( )。
A.能正確核算收入總額和成本費用
B.能正確核算收入總額,但不能正確核算成本費用總額
C.能正確核算成本費用總額,但不能正確核算收入總額
D.通過合理方法,能計算和推定納稅人收入總額
【答案】A【解析】選項A屬于核定企業應納所得稅額的情形。
【點評】本題采用排除法即可作出答案,做題的時候不僅要掌握足夠的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做題技巧,學會看選項間的聯系,本題選項A和選項BC是對立的,那么肯定不是A錯誤,就是BC錯誤,而本題又是單選題,所以最終我們選擇選項A。
【多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的規定,稅收優惠管理方式主要有( )。
A.審批管理
B.審核管理
C.備案管理
D.事后報送管理
【答案】AC【解析】稅收優惠管理的方式主要有審批管理和備案管理兩種方式。
【單選題】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的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項目不得扣除的是( )。
A.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
B.企業提取的用于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
C.房屋財產保險繳納的保險費
D.消費稅
【答案】A【解析】選項B,企業提取的用于環境保護的專項資金,準予稅前扣除,如果改變用途,則不得扣除;選項C,企業參加財產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準予扣除;選項D,企業發生的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附加允許稅前扣除。
相關鏈接:
相關推薦:
2019年《中級經濟法》精選習題匯總 ※ 含金量到底怎么樣?
中級會計職稱歷年真題匯總 ※ 心得技巧 ※ 會計職稱資料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