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綜合題
1. 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使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使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假定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預計在未來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于抵扣,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商品銷售價格均不含增值稅額;商品銷售成本按發生的經濟業務逐筆結轉。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均為主營業務;所提供的勞務均屬于工業性勞務。商品、原材料及勞務銷售均為正常的商業交易,采用公允價格結算。除特別指明外,所售資產均未計提減值準備。甲公司2009年12月發生的部分經濟業務及相關資料如下: ⑴12月1日,以一批商品換A公司正在使用中的一臺設備,換出商品的成本為360萬元,在交換日不含增值稅的市場價格(等于計稅價格)為500萬元,其含增值稅的公允價值為585萬元;換入設備的賬面原價為800萬元,在交換日的累計折舊為300萬元,公允價值為585萬元。假設該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⑵12月3日,向B公司賒銷一批商品,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銷售價格為200萬元,增值稅銷項稅額為34萬元,款項尚未收取。為及時收回貨款,給予B公司的現金折扣條件為2/10,1/20,n/30(假定計算現金折扣時不考慮增值稅)。該批商品的實際成本為170萬元。 ⑶12月8日,向C公司銷售商品一批。該批商品的銷售價格為400萬元,實際成本為320萬元,款項尚未收到。 ⑷12月15日,收到B公司交來的貨款232萬元。 ⑸12月16日,收到C公司來函。來函提出,12月8日所購商品外觀存在質量問題,要求在銷售價格上給予8%的折讓。甲公司同意了C公司提出的折讓要求。12月17日,收到C公司支付的含增值稅額的價款(已扣除總價款的8%),并收到C公司交來的稅務機關開具的索取折讓證明單。甲公司開具了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 ⑹12月18日,與D公司簽訂合同,向D公司銷售本公司生產的一條生產線,銷售價格為750萬元,實際成本為620萬元。該銷售合同規定:該生產線的安裝調試由甲公司負責,如安裝調試未達到合同要求,D公司可以退貨,待安裝調試工作完成后支付款項。至12月31日,貨已發出但安裝調試工作尚未完成。 ⑺12月19日,與E公司簽訂一項設備維修合同,合同總價款為117萬(含增值稅額)。該合同規定,合同簽訂日收取預付款23.4萬元,維修勞務完成并經E公司驗收合格后收取剩余款項。當日,甲公司收到E公司的預付款23.4萬元。12月31日,該維修勞務完成并經E公司驗收合格,但因E公司發生嚴重財務困難,預計剩余的價款很可能無法收回。甲公司為完成該維修勞務發生勞務成本70萬元(假定均為維修人員工資)。 ⑻12月31日,企業按應收賬款余額的1%計提壞賬準備,應收賬款期初無余額,期末余額是400萬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6萬元,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10萬元。 ⑼除上述經濟業務外,本月還發生銷售費用8萬元,管理費用4萬元,財務費用9萬元和營業稅金及附加49萬元。 ⑽12月31日,計算本月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并進行相關的會計處理(假定不考慮除減值準備之外的納稅調整事項)。要求: ⑴編制2009年12月甲公司上述⑴至⑻和⑽項經濟業務相關的會計分錄。 ⑵編制甲公司2009年12月份的利潤表。(“應交稅費”科目要求寫出明細科目及專欄名稱,答案單位用萬元表示)
2. 甲上市公司為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實現生產經營的互補,2008年1月合并了乙公司。甲公司與乙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除特別注明外,產品銷售價格均為不含增值稅的公允價值。有關情況如下
(1)2008年1月1日,甲公司用貨幣資金10000萬元和一批存貨取得乙公司80%的股權,并于當日開始對乙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實施控制。該批存貨的成本為8700萬元,公允價值的計稅價格均為10000萬元。 ①合并前,甲,乙公司同屬一個母公司的子公司。 ②2008年1月1日,乙公司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相同,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及賬面價值總額均為32000萬元(見乙公司所有者權益簡表)。 ③乙公司2008年實現凈利潤1000萬元,除實現凈利潤外,未發生其他影響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交易或事項,當年也未向投資者分配利潤。2008年12月31日所有者權益總額為33000萬元(見乙公司所有者權益簡表)。
(2)2008年甲、乙公司發生的內部交易或事項如下: ①2月20日,甲公司以每件5萬元的價格自乙公司購入100件A商品,款項于6月30日支付。乙公司A商品的成本為每件3萬元。至2008年12月31日,該批商品已售出80%,銷售價格為每件6萬元。 ②3月1日,乙公司一面值公開發行一次還本付息的企業債券,甲公司購入1000萬元,取得后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假定甲公司及乙公司均為發生與該債券相關的交易費用)。因實際利率與票面利率相差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計算確認2008年利息收入30萬元,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賬面價值。乙公司將與該債券相關的利息支出計入財務費用,其中與甲公司所持有部分相對應的金額為30萬元。 ③6月10日,甲公司出售一件產品給乙公司作為管理用固定資產使用。該產品在甲公司的成本為180萬元,銷售給乙公司的售價為351萬元(含增值稅)。乙公司取得該固定資產后,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0。假定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及凈殘值與會計規定相同。至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支付該購入設備款。甲公司對該項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20萬元。 ④1月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協議,自當日起有償使用乙公司的某場地,使用期1年,使用費用為60萬元,款項于當日支付,乙公司不提供任何后續服務。甲公司將該使用費作為管理費用核算。乙公司將使用費收入全部作為其他業務收入。 ⑤甲公司于2008年12月26日與乙公司簽訂商品購銷合同,并于當日支付合同預付款150萬元。至2008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供貨。其他有關資料: ①不考慮甲公司發行股票過程中的交易費用。 ②甲、乙公司均按照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③本題中涉及的有關資產均未出現減值跡象。 ④本題中甲公司及乙公司均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費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對于抵銷的內部的遞延所得稅,不要求進行調整。 ⑤編制抵銷分錄時,假定不考慮乙公司合并日前留存收益的恢復。要求: 1.判斷上述企業合并的類型(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或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并說明原因。 2.確定甲公司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并編制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分錄。 3.確定甲公司對乙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在2008年12月31日的賬面價值。 4.編制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財務報表時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調整分錄。 5.編制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財務報表的抵銷分錄。 (不要求編制與合并現金流量表相關的抵銷分錄) (答案中的金額單位用萬元表示)
相關推薦:2011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預習講義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