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經歷過考試的人,大都有這樣的體驗:記憶力下降,越想記住的東西越記不住,越是著急越記不住;整天心慌意亂,易怒易哭,本來會做的題也不會做了;茶飯不思,晚上睡不著,或飽受惡夢的困擾;老是想上廁所,手腳冰涼或是兩眼發黑……
這種為學生所司空見慣的考前現象,其實是一種稱為“考前緊張綜合癥”的心理疾病。這是因為考生過度焦慮,身體的植物神經系統紊亂而造成的。
據醫生介紹,女學生因為較為敏感,具有容易向外求助的心理特征,因而較易患上“考前緊張綜合癥”,到醫院就診的患病學生中女孩子占了九成。另外,重點學校的學生因為父母和自己的期望值都較高,心理壓力較大,在心理上也易出現問題。
醫生認為,保持適當的緊張能刺激大腦,使思維保持一定的活躍狀態,這是十分正常的,對考試也是有利的。但若是過度緊張,則需要在考前做適度的調節。為此,醫生對患有“考前緊張綜合癥”的學生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心理調適的建議:
一是保證正常休息,勞逸結合,若出現緊張狀態可嘗試將雙手交叉放在桌面上,閉眼挺腰進行深呼吸,一般節奏為吸氣5秒,出氣3-4秒,連做三次,可有效改善大腦缺氧狀態。
二是可吃些帶辣或酸味的食品,刺激食欲,可多吃水果和鮮橙汁,宜少吃多餐,不要太飽。
三是家長應多鼓勵孩子,灌輸“盡力去考就行了,考不好也不怪你”的觀念,在考前和考試期間要多營造溫馨輕松的家庭氛圍。
四是如出現心跳、手抖、失眠、食欲不振等考前綜合現象。首先應進行積極的心理調適,如:睡眠不好是考生普遍的現象,不必焦慮,而應抱著能睡多久就睡多久的輕松心態,反而能夠輕松入睡。如果沒有效果,則可以求助于心理醫生或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副作用小的藥物。
“考前綜合癥”的產生主要與以下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個體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來自考試和其他相關的外界壓力;三是自己對考試的信心和認識。當然,提高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非一朝一夕之事,但針對后兩個因素采取對應措施,還是行之有效的。如正確認識和對待升學考試,在心理上要允許自己失敗,在行動上則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身體情況,制訂復習計劃,按步就班地進行復習,做好充分的考前準備;再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實力,既不剛愎自用也不暗自菲薄,這樣你就能坦然面對高考。
陌生的考場環境和氣氛,也將影響考生的臨考心理狀態,你不妨在考前擠一點時間去熟悉一下考場環境。在那里,你能找到同你既往的學習環境相似的地方,這樣你就能在心理上產生認同,從而抵消考場環境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考前一周內不要把復習安排得過于緊張,要保證充分的睡眠;考試的當天你不宜去得太早,也不宜匆匆“趕考”而引起心跳過快,以漫步行走提前15分鐘到考場為好,此時更不要向同學提問或討論問題,以免因某一點不懂而產生連鎖反應,影響你的信心和情緒,從而影響臨場發揮。
相關推薦:考試吧策劃:2010年會計職稱考試考前沖刺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