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師講課是很好的入門,但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聽課完了以后就是自己修行的時間了,這個過程遠比聽課更重要,這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控制力,中途肯定會遇到很多覺得啃不動的地方,這時候心態的作用就顯現出來,它讓我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克服這些困難的,是可以把那些看不明白的地方看明白的,我們只是需要再多一些的耐心和堅持罷了。
我在學習的時候,是先把基礎班聽一遍,該做筆記的地方都做全了,重點難點一次沒聽明白的,就再聽一遍,明白為止,把整本書聽完以后,剩下的就輪到自己看書做題了,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以前沒學過的知識要把它塞到自己的腦子里,這就跟做器官移植手術一樣,剛開始肯定有段不適應期,甚至還有嚴重的排異反應,但過了這個階段以后就好了,身體會接受這些外來的東西,并熟練地運用它們。學習技巧什么的基本沒有,老老實實地看書,老老實實地做題,作題目的時候碰到的知識點,能在書上找到的都在書上標記出來,剛開始看書的時候,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什么都不漏,我沒有關注考試的重點難點,所有章節一視同仁,這樣有些耗費時間,但因為我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可以這樣,如果時間太緊,還是有重點的看好一些吧。看書的時候經常會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沒關系,多看幾遍,實在看不懂,也沒關系,先放下來,往后看,往往看到后面之后,前面很多問題也漸漸地清楚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真理!知識被老師講一百遍,還是老師的,但經自己思考后理解過一遍,那就是自己的了。教材多看幾遍,溫故而知新,就越來越熟悉了,考試的內容始終跳不出教材,對教材足夠熟悉了,考試也就不可怕了。
做題對理解教材內容有非常大的幫助,教材上的文字敘述往往太過理論,通過做題目,可能更好的理解教材的意思。另外,做題目不要貪多,選好輔導書,就認真做完它,如果做了一遍覺得不夠,那就再做一遍。只要讓做過的每一個題目都是經過自己思考并真正弄明白了的,效果就達到了,并不需要盲目追求做題的數量,質量才是更重要的。網校的答疑板非常好,有不會的題目可以在答疑板上去問老師,也可以看看其他學員的問題,有些問題是自己沒有想到的,看看別人的問題,對自己也是啟發。對付考試沒多少竅門,把教材,也就是考試的源頭抓住了就好了。
具體的學習方法沒有一個標準的模式,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比如有的人適合在壓力下學習,有的人更喜歡在寬松的狀態下學習。但無論具體怎么操作,都需要是為一個目標:熟悉教材,理解各個知識點,通過考試。而不要把情緒浪費在焦慮,不安,擔心,畏難等不太好的狀態上,這些狀態只會消耗我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不創造任何產出。
如果一定要給這個過程總結一個模式的話,那么,教材上有看不懂的地方?回頭再看一遍。還不懂?做題輔助理解。還不懂?到答疑板上請教老師。還不懂?把以上過程重復一遍。教材上知識點太多,記不住?把它讀出聲來。還記不住?做個文抄公吧,早上抄一遍,中午抄一遍,晚上抄一遍。還記不住?把以上過程再重復一天,直到理解了并記住為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