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是指利用同一資產(或相關資產)在價格上的差異,低買高賣并獲取利潤的投資行為。一般來說,套利是無風險的,或者是低風險的投資行為。與股指期貨有關的套利方式主要有四種,分別是期現套利、跨期套利、結算日套利和阿爾法套利。
可以預見的是,股指期貨上市以后必將帶來很多套利機會,投資者在把握這些套利機會的同時也要區別它們的風險收益特征。結算日套利是風險最小的一種套利方式,但它出現的幾率非常低,每次套利的收益率很少,可供套利的資金容量也較少。通過統計股指期貨仿真交易2006年上市以來的數據,股指期貨交割結算價高于滬深300的機會有13次,股指期貨交割結算價與滬深300指數的平均價差為0.675%,價差大于1%出現了兩次,分別為IF0901和IF0909合約。扣掉各種套利成本以后,結算日套利的累計收益率為1.5%。與結算日套利相比,期現套利的風險略有提升,它的風險主要來自于現貨頭寸復制滬深300指數的跟蹤誤差導致的風險。
股指期貨上市初期,預計期現套利每筆收益率為1%至2%,隨著股指期貨市場逐漸達到均衡,期現套利可能只會伴隨重大事件的發生才會出現。考慮到沖擊成本,采用股票組合構建現貨頭寸的期現套利單筆資金規模宜控制在3億元以內,而運用指數基金復制指數的期現套利單筆資金規模最好控制在500萬元以內。對應于低風險的結算日套利和期現套利,跨期套利和阿爾法套利的風險較高。跨期套利因為存在一個轉換成期現套利,存在一個彌補損失的機制,風險略高于期現套利。考慮到合約間跨期的時間較長,預計上市初期存在3%至5%單筆盈利的跨期套利機會。
最后一種就是阿爾法套利,它在套利中屬于典型的高收益、高風險套利方式。此種套利僅適合有能力挑選出具有穩定阿爾法證券產品的投資者,投資者在做阿爾法套利的時候應該與市場驅動因子監測體系結合起來分析。舉個例子,當預期通脹因子存在超預期的可能性時,投資者可買入通脹受益股,賣出股指期貨(通脹無牛市),享受通脹受益股帶來的阿爾法收益。阿爾法套利因其高風險、高收益特性,有可能在股指期貨市場回歸均衡,低風險套利機會減少的時候成為主流套利方式。總而言之,投資者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套利方式,提升單位收益。
相關推薦:2010年期貨從業重點概念:股指期貨基礎知識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