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趨勢要點
(一)事先存在趨勢的必要性
市場上確有趨勢存在是所有反轉形態存在的先決條件。市場必需先有明確的目標,然后才談得上反轉。在圖表上,偶爾會出現一些與反轉形態相像的圖形,但是如果事前并無趨勢存在,那么它便無物可反,因而意義有限,在我們辯識形態的過程中,正確把握趨勢的總體結構,有的放矢地對最可能出現一定形態的階段提高警惕,是成功的關鍵。
正因為反轉形態事先必須有趨勢可反,所以它才具備了測算意義。絕大多數測算技術僅僅給出最小價格目標,那么,最大圖標就是事前趨勢的起點。如果市場發生過一輪主要的牛市,并且主要反轉形態已經完成,就預示著價格向下運動的最大余地便是100%地回撤整個牛市,從它的終點回到它的起點。
(二)重要趨勢線的突破
即將降臨的反轉過程,經常以突破重要的趨勢線為其前兆。不過朋友們請記住,主要趨勢線被突破,并不一定意味著趨勢的反轉。這個信號本身的意義是,原趨勢正有所改變。主要向上趨勢線被突破后,或許表示橫向延伸的價格形態開始出場,以后,隨著事態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才能夠把該形態確認為反轉型或連續型。在有些情況下,主要趨勢線被突破同價格形態的完成恰好同步實現。
(三)形態的規模越大,則隨之而來的布場動作越大
這里所謂規模大小,是就價格形態的高度和寬度而言的。高度標志著形態的波動性的強弱,而寬度則代表著該形態從發展到完成所花費的時間的多寡。形態的規模越大--即價格在形態內擺動的范圍(高度)越大、經歷的時間(寬度)越長--那么該形態就越重要,隨之而來的價格運動的余地就越大。
(四)頂和底的差別
頂部形態與底部形態相比,"頂"的持續時間短但波動性更強。在頂部形態中,價格波動不但幅度更大,而且更劇烈,它的形成時間也較短。底部形態通常具有較小的價格波動幅度,但耗費的時間較長。正因如此,辨別和捕捉市場底部比捕捉其頂部,通常來得容易些。損失也相應少些。不過對喜歡"壓頂"的朋友來說,尚有一點可資安慰,即價格通常傾向于跌快而升慢,因而頂部形態盡管難于對付,卻也自有其引人之處。通常,交易商在捕捉住熊市的賣出機會的時候比抓住牛市的買入機會的時候,盈利快得多。事實上,一切都是風險與回報之間的平衡。較高的風險從較高的回報中獲得補償,反之亦然。頂部形態雖然更難捕捉,卻也更具盈利的潛力。
(五)交易量在驗證向上突破信號時更具重要性
交易量一般應該順著市場趨勢的方向相應地增長,這是驗證所有價格形態完成與否的重要線索。任何形態在完成時,均應伴隨著交易量的顯著增加。但是,在趨勢的頂部反轉過程的早期,交易量并不如此重要。一旦熊市潛入,市場慣于"因自重而下降"。圖表分析者當然希望看到,在價格下跌的同時,交易活動也更為活躍,不過,在頂部反轉過程中,這不是關鍵。然而,在底部反轉過程中,交易量的相應擴張,卻是絕對必需的。如果當價格向上突破的時候,交易量形態并未呈現出顯著增長的態勢,那么,整個價格形態的可靠性,就值得懷疑了。
相關推薦:2010年期貨從業重點概念:股指期貨基礎知識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