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價格對國際國內政治氣候、相關政策的變化十分敏感。政治因素主要指國際國內政治局勢、國際性政治事件的爆發(fā)及由此引起的國際關系格局的變化、各種國際性經貿組織的建立及有關商品協議的達成、政府對經濟干預所采取的各種政策和措施等。這些因素將會引起期貨市場價格的波動。例如1980年1月4日美國為警告前蘇聯入侵阿富汗,決定向前蘇聯禁運糧食1700萬噸,引起芝加哥交易所閉市兩天,到9日開市后又出現多次跌停板。
1.農業(yè)政策的影響
在國際上,大豆主產國農業(yè)政策對大豆期貨價格影響很大,例如,1996年,美國國會批準新的《1996年聯邦農業(yè)完善與改革法》,使1997年美國農場主播種大豆的面積猛增10%,從而導致大豆的國際市場價格大幅走低。有些時候,各國政府為了自身利益和政治需要,而制定或采取一些政策、措施,這些多會對商品期貨價格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美國和歐洲經濟共同體國家都規(guī)定有對農產品生產的保護性措施。
國內農業(yè)政策的變化也會對農產品期貨價格產生影響,如1998年糧改政策,對主要農產品稻米、玉米、小麥等實行價格保護政策,大豆不在保護之列,大豆價格隨市場供需的變化而變動,為大豆期貨交易提供廣闊的舞臺。農產品保護價政策也影響農民的種植行為,1999年國家農調隊的種植意向調查顯示,玉米種植面積增加120萬公頃,而豆類作物減少110萬公頃。種植面積減少,商品供應量減少,農產品價格會有所上漲。
2.貿易政策的影響
貿易政策將直接影響商品的可供應量,對商品的未來價格影響特別大。例如,中國是否加入WTO,以及1999年5月朱總理訪美期間與美國政府簽訂《中美農業(yè)貿易協議》等都對大連大豆期貨價格產生影響。1999年7月起,國家對進口豆粕征收增殖稅,國內豆粕價格從1350元/噸的低谷,猛漲至1850元/噸。這一政策也帶動國內大豆價格上漲,大連大豆2000年5月合約價格從1850元/噸上漲到2200元/噸。又如,1999年11月10日開始,中美貿易代表團在北京舉行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消息一出,大連大豆期價即告下跌,猛跌一周,大豆2000年5月合約價格從2240元/噸下跌至2060元/噸。
3.食品政策的影響
歐盟是世界大豆的主要進口地區(qū),其食品政策的變化對世界大豆市場會產生較大影響。現在,一些歐盟國家,如德國、英國等,對“基因改良型”大豆的進口特別關注,這些國家的綠色和平組織認為,“基因改良型”大豆對人類健康有害,要求政府制定限制這類大豆進口。如果這一食品政策實施,那么就會對世界大豆市場產生影響。
4.國際經貿組織及其協定為了協調貿易國之間經濟利益關系,許多貿易國之間建立了國際性的或區(qū)域性的經濟或貿易組織。這些國際經貿組織經常采取一些共同的政策措施來影響商品供求關系和商品價格。國際大宗商品,如石油、銅、糖、小麥、可可、錫、茶葉、咖啡等商品的價格及供求均受有關國際經貿組織及協定的左右。因此,期貨價格分析必須注意有關國際經貿組織的動向。
在分析政治因素對期貨價格影響時,應注意不同的商品所受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如國際局勢緊張時,對戰(zhàn)略性物資價格的影響就比對其他商品的影響大。
相關推薦:2010年期貨從業(yè)重點概念:股指期貨基礎知識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