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率期貨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
一般地,如果市場利率上升,利率期貨價格將會下跌;反之,如果市場利率下降,利率期貨價格將會上漲。
1.政策因素
(1)財政政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市場利率上升;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市場利率下降。
(2)貨幣政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市場利率下降;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市場利率上升。
(3)匯率政策:一國政府一般通過利用本國貨幣匯率的升降來控制進出口及資本流動以達到國際收支均衡的目的。匯率將通過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短期資本流動而間接地對利率產生影響。
2.經濟因素
(1)經濟周期: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商品市場和資金市場的供求關系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對市場利率水平及其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2)通貨膨脹率:市場利率的變動通常與通貨膨脹率的變動方向一致。
(3)經濟狀況:經濟增長速度較快時,市場利率會上升;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市場利率會下跌。
3.全球主要經濟體利率水平
國際間資本的頻繁流動導致一國的利率水平易受到其他國家或經濟體利率水平的影響。
4.其他因素
包括人們對經濟形勢的預期、消費者收入水平、消費者信貸以及宏觀經濟數據及其變化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利率的變化。
三、利率期貨的產生和發展
利率管制政策的放松或取消使得市場利率波動日益頻繁,利率風險成為各類經濟體,尤其是金融機構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在這種背景下,利率期貨應運而生。 1975年10月20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推出了歷史上第一張利率期貨合約——政府國民抵押協會期貨合約。1976年1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CME)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推出了13周的美國國債期貨交易;1977年8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美國長期國債期貨交易;1981年7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同時推出可轉讓定期存單(CDs)期貨交易;1981年12月,IMM推出3個月歐洲美元期貨交易。繼美國之后,很多國家和地區期貨市場陸續推出利率期貨。1982年,倫敦國際金融交易所(LIFFE)推出利率期貨品種;1985年,東京證券交易所(TSE)開始利率期貨交易;1990年2月7日,中國香港期貨交易所推出3個月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期貨,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也先后推出利率期貨。利率期貨目前僅次于股指期貨,為全球第二大期貨品種。近年來,在全球期貨市場交易活躍的短期利率期貨品種有: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3個月歐洲美元期貨,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倫敦國際金融交易所的3個月歐元銀行間拆放利率期貨、3個月英鎊利率期貨,巴西證券期貨交易所的1天期銀行間拆款期貨,墨西哥衍生品交易所的28天期銀行間利率期貨等。
在全球期貨市場交易活躍的中長期利率期貨品種有: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美國2年期國債期貨、3年期國債期貨、5年期國債期貨、10年期國債期貨和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歐洲交易所的德國國債期貨;倫敦國際金融交易所的英國政府長期國債期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集團悉尼期貨交易所的3年期澳大利亞國債期貨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