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我買的螺紋鋼期貨什么時候砍倉啊?已經虧一半了!”“小周,我空的豆粕快扛不住了。給分析下,什么時候見頂啊?”北京某期貨公司客服中心的小周這一段忙的焦頭爛額。
與小周一樣,許多期民也是坐立不安。“行情太亂了。”屢次抄底屢次被套的投資者小張說,眼看著大豆、豆粕都漲破天花板了,而螺紋鋼卻一跌再跌。“只聽說過地板下面有地下室,沒想到地下室下還有十八層地獄。”他自嘲說。
即將過去的這個大宗商品之夏可謂是冰火兩重天,各板塊牛熊交織,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美國干旱引發玉米、大豆和豆粕期貨一飛沖天,而焦炭和螺紋鋼期貨卻不斷創出上市以來新低。與此同時,蟄伏已久的黃金白銀又強勢啟動了上漲行情。
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葉燕武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揭開了這個謎底:一方面,隨著全球經濟下降及中國經濟轉型的深化,與重工業聯系密切的鋼材、焦炭等面臨著去產能化的痛苦過程;另一方面,隨著豆類油脂持續升溫和全球央行放水預期增強,作為通脹溫度計的“黃金”也自然水漲船高。他預計,只有等到9月上旬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決策明朗之后,黃金、白銀漲勢方可告一段落。
金銀欲過萬重山
8月下旬以來,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預期愈來愈強烈的背景下,國際黃金、白銀一舉打破了三個多月以來的區間震蕩格局,強勢突破上行,目前金價逼近1700美元/盎司的整數關口,白銀則突破32美元/盎司。業內人士相信,隨著金九銀十的到來,實物消費量的提升有望為貴金屬漲勢添磚加瓦,年內不排除重返高位的可能性。
還有分析人士指出,農產品漲價加劇了通脹預期,也是提振黃金走勢的動因之一。從表現看,6月份玉米、大豆期貨上漲,黃金、白銀則于8月份啟動漲勢。
相比黃金,白銀可能更值得關注。實際上,今年以來,投資者大多對白銀采取回避態度。因為去年銀價的劇烈波動曾令他們蒙受損失。2011年4月,銀價創下30年最高水平,隨后在兩周內卻暴跌了近35%。
不過,過去三周來國際銀價漲幅達15.8%,周一站上32.20美元/盎司的高位。而同期金價漲幅僅5.2%。有分析認為,自8月中旬以來,就這兩種貴金屬的價格比率而言,銀價相對金價上漲了9%,這是今年初以來銀價漲幅首次超過金價。
但葉燕武認為,黃金既是通脹溫度計,也標示著全球流動性的水位,貴金屬啟動漲勢,實際上對全球央行政策的一種自發反應。待9月上旬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政策措施基本明朗之后,黃金、白銀漲勢可能告一段落。
寬松貨幣政策漸獲青睞
有分析認為,隨著各國經濟增速的回落,通貨膨脹水平回到可控水平,政策當局紛紛轉向于寬松貨幣政策,以期刺激經濟增長。中信建投期貨公司研究員朱遂科介紹,自4月份以來,發達國家如歐元區、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都采取了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而新興經濟體如印度、巴西等,通脹形勢可控,也放松了貨幣政策。寬松貨幣政策重新成為世界貨幣政策的主流。
首先是QE3預期意外升溫。更多的美聯儲官員似乎認為,推出新一輪大規模債券購買計劃的好處超過潛在成本,這將提振企業和消費者信心。而8月底的杰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表示,美國就業市場的改革進程過于緩慢,美聯儲將在必要時提供進一步寬松貨幣政策。他指出,非傳統政策的成本似乎可控,若經濟條件允許,不應排除進一步出臺政策的可能。
其次,歐央行重啟購債如箭在弦,漸行漸近。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7%的高位,高居不下,西班牙申請1000億歐元銀行業救助資金,仍未緩解市場擔憂情緒,已經被逼到尋求救助的邊緣。歐洲央行主席德拉吉拋出重啟購債計劃,以控制債務國收益率。多位央行委員表態支持,甚至于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表達了對德拉吉竭力救市的支持。
焦炭鋼鐵夏季“過冬”
自6月初至今,焦炭期貨主力合約跌幅超過20%,螺紋鋼期貨跌幅也達到20%左右。有分析認為,“煤-焦-鋼”產業鏈孱弱格局未改,并引發需求不濟、成交量清淡、現貨市場持續疲軟。特別是7月以來,下游終端需求日趨低迷,“淡季效應”顯現,整個產業消費幾乎陷入冰點。
昨日,焦炭期貨低開低走,尾盤跌停于1333元/噸的歷史新低。螺紋鋼期貨也延續前期弱勢格局,跳空低開,再創上市以來新低3276元/噸。
“鋼鐵業陷入深淵不能自拔,對焦化廠的打壓力度不減。”寶城期貨研究員何曄瑋說,進口礦、鋼坯以及焦炭等原料價格持續走低,鋼廠減產力度遠未達到逆轉供需關系的程度,下游需求低迷局面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所改觀,行業供需矛盾突出,市場心態普遍悲觀。螺紋鋼弱勢格局持續拖累,煤市鋼市共同壓迫,導致焦炭延續弱勢下跌走勢。
她認為,目前焦炭期貨貼水明顯,市場信心支離破碎。隨著焦炭現貨市場的跟跌風險一再累積,鋼廠逐步限產保價,焦化行業的減產空間有限等因素陸續浮出水面,使得焦炭價格言底尚早。
金信期貨分析師何新城認為,由于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不高,而鋼鐵下游需求不濟,在鋼廠限產保價難以實現的情況下,在期貨市場上加大套保力度是鋼廠不多的選擇之一。只有螺紋鋼期現價差較大或者估算毛利大幅回歸使得鋼廠套保空間消失,鋼材底部才能真正到來。
豆粕晉升“雙料王”
火爆行情造就豆粕成為期貨市場的新一代天王,目前其成交量和持倉量均占到全國總量的30%左右。
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8月份豆粕期貨成交54,016,131手,較去年同期增長897.97%,占當月全國成交總量的30.92%;截至8月31日的持倉總量為1,833,068手,占全國持倉總量的29.05%。
市場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南北美干旱減產帶動豆粕期貨量價齊升,特別是6月以來,美國曠日持久的干旱天氣,推動國內外的豆粕成交量、持倉量和期貨價格屢創新高。7月份豆粕品種成交量、成交額分別占整個市場的38.77%和15%,成為期貨市場成交規模最大的品種,8月份成交量、成交額雖然環比下降皆逾20%,但仍是國內期貨市場最活躍的品種。
周二國際國內大豆和豆粕期貨均再度刷新歷史紀錄。截至9月4日北京時間19:00,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電子盤中近月大豆期貨合約上漲1.7%至1786美分/蒲式耳;交投最活躍的11月大豆合約上漲1.6%至1779.4美分/蒲式耳;豆粕期貨主力12月合約上漲1.31%至540.8美元/短噸。
而在已經收盤的國內期貨市場上,大連豆類亦高開高走,再創新高。大豆1305合約漲1.43%至5046元/噸,豆粕1301合約漲1.23%至4366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