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運算符和表達式
1運算符和表達式的概念
C+ +語言中的運算符又稱為操作符,是用來對數據進行運算的符號。
C+ +語言中的運算符可以根據其運算分量個數的多少分為單目(或一元)運算符、雙目(或二元)運算符和三目(或三元)運算符3類。
運算符可能是一個字符,也可能由兩個或三個字符組成,還有一些運算符是C+ +關鍵字。
2運算類型與運算符
C+ +包含多種不同種類的運算。每一種運算與其他運算的區別在于以下3個方面:
(1)參加運算的運算分量的數量和類型;
(2)運算結果的數據類型;
(3)運算的具體操作。
3賦值運算
賦值運算是一種雙目運算,其形式為:
<變量名>=<表達式>
右運算分量為一個表達式。“=”為賦值運算符(與數學中的等號含義不同)。左運算分量為與右運算分量類型相同的變量。
賦值運算的具體操作為:先計算右端表達式的值,然后把該值賦給左端變量。
4算術運算符和算術表達式
算術運算是指int型、float型、double(也包括char型)的數值類數據計算后,得到同一類型數據的運算。算術運算中所使用的運算符稱為算術運算符。
單目算術運算符包括:-(單減)、+ +(增量)和- -(減量)。
單減運算的格式為:-<運算分量>
單減運算相當于對運算分量取相反數,例如:-a,-(x+y)。
增量運算有兩種形式。
前綴增量:+ +<運算分量>
后綴增量:<運算分量>+ +
雙目算術運算符包括:+(加)、-(減)、*(乘)、/(除)和%(取余)。它們的含義與數學上相同。該類運算的運算分量為任一種數值類型,即任一種整數類型和任一種實數類型。
由算術運算符(包括單目和雙目)連接運算分量而組成的式子稱為算術表達式。每個算術表達式的值為一個數值,其類型按照以下規則確定:
(1)當參加運算的兩個運算分量均為整型時(但具體類型可以不同,如一個為int型,另一個為char型),則運算結果為int型。
(2)當參加運算的兩個運算分量中至少有一個是單精度型,并且另一個不是雙精度型時,則運算結果為float型。
(3)當參加運算的兩個運算分量中至少有一個是雙精度型時,則運算結果為雙精度型。
5關系運算符和關系表達式
C+ +語言提供了6種關系運算符,它們是:
<(小于)、< =(小于等于)、>(大于)、> =(大于等于)、= =(等于)、! =(不等于)
這6種運算符都是雙目運算符,用來比較兩個運算分量的大小,運算結果為邏輯型值true或false(它們分別對應著整數1和0。由一個關系運算符連接前后兩個數值表達式而構成的式子稱為關系表達式,簡稱關系式。當一個關系式成立時,則計算結果為邏輯值是(true),否則為邏輯值假(false)
關系運算符的使用格式為:
<運算分量><關系運算符><運算分量>
6邏輯運算符和邏輯表達式
C+ +語言提供了3種邏輯運算符,它們是:
!(邏輯非)、&&(邏輯與)、(邏輯或)
其中,!為單目運算符,&&和為雙目運算符。
邏輯運算符的使用格式為:
<邏輯運算符!><運算分量>
<運算分量><邏輯運算符&&或><運算分量>
邏輯運算的具體操作步驟為:
(1)計算兩邊運算分量的值;
(2)若運算分量的值不是邏輯型,則自動轉換為邏輯型,即以0值為假(即false),非0值為真(即true);
(3)按不同邏輯運算符計算返回值。
7位運算
C+ +提供6種位運算符。
(1)“&”是按位與運算符,它將兩個運算分量的對應二進制位進行與操作。基中,0 和0與得0,0和1與得0,1和0與得0,1和1與得1。
(2)“|”是按位或運算符,它將兩個運算分量的對應二進制位進行或操作。其中,0和0或得0,0和1或得1,1和0或得1,1和1或得1。
(3)“^”是按位異或運算符,它將兩個運算分量的對應二進制位進行異或操作。其中,0和0異或得0,0和1異或得1,1和0異或得1,1和1異或得0。
(4)“>>”是按位右移運算符,由于右移的位數為右邊運算分量的值,所以右邊運算分量的值必須是一個整數。
(5)“<<”是按位左移運算符,由于左移的位數為右邊運算分量的值,所以右邊運算分量的值必須是一個整數。
(6)“~”是按位取反運算符,它將運算分量的對應二進制數的每一位進行取反操作。其中,0取反得1,1取反得0。
位運算符的使用格式:
<運算分量><雙目運算符><運算分量>
<單目運算符><運算分量>
編輯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