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氣象條件對人體的影響:1)高溫作業對機體的影響:體溫調節和人體水鹽代謝的紊亂,產生蓄熱現象而使體溫升高。2)低溫作業對機體的影響: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腎炎、肌痛、神經痛、關節炎、凍傷。3)高低氣壓作業對人體的影響:在加壓過程中耳充塞感、耳鳴、頭暈等,甚至造成鼓膜破裂。在減壓過程中,如果減壓過速,則可引起減壓病。低氣壓作業,如高原病。
異常氣象條件引起的職業病:1)中暑: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2)減壓病:急性減壓病發生在潛水作業后,皮膚奇癢、關節和骨骼酸痛、頭痛、眩暈、失明、聽力減退等。3)高原病:急性高原反應、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等。
(四)職業性致癌物:
確認致癌物:煉焦油、芳香胺、石棉、鉻、芥子氣、氯甲甲醚、氯乙烯、放射性物質
(五)生物因素:
炭疽、森林腦炎和布氏桿菌病列為法定職業病。1)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牧場工人、毛紡工、縫皮工及獸醫等。臨床分為皮膚型、肺型、腸型3種,且可繼發敗血癥型、腦膜炎型。2)森林腦炎:林區特有疾病,傳播媒介是硬蜱,從事森林工作有關的人員,以癱瘓、腦膜刺激癥及意識障礙為主。3)布魯氏桿菌病:布魯氏桿菌病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傳染病,傳染源以羊、牛、豬為主,主要由病畜傳染。
(六)職業有關疾病:
工作有關疾病:
1.人類工效學因素:為保護勞動者的健康和安全,創造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效率,促進生產發展,人類工效學發揮著重要作用。人類工效學又稱為“工效學”、“人機工程學”等。
人類工效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如下:
(1)人體方面:通過研究勞動生理、勞動時能量代謝、勞動時機體的調節和適應、疲勞、作業能力,采取相應措施,使勞動者在作業過程中,動作迅速、準確,能量消耗減少,疲勞程度減輕,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護勞動者的健康。
(2)機器設備:人機系統。使機器、設備和工具適合于人的解剖、生理和心理學特點,以便充分發揮人和機器的作用。
2.社會和經濟環境因素:心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相互協作配合。培養、保持健康的心理、精神狀態。
職業危害評價:根據評價的目的和性質不同可分為經常性(日常)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和建設項目的職業危害評價。
職業危害因素的檢測與評價:依據職業衛生有關采樣、測定等法規標準的要求,在作業現場采集樣品后測定分析或者直接測量,對照國家職業危害因素接觸限值有關的標準要求,是評價工作環境中存在的職業性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的基本方式。通過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可以判定職業危害因素的性質、分布、產生的原因和程度,也可以評價作業場所配備的工程防護設備設施的運行效果。
1.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煤礦除外)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工作場所中存在的粉塵和化學毒物的采樣來:定點采樣(選定的采樣點、呼吸帶)個體采樣(前胸上部)
2.職業危害因素測定分析:在現場檢測時可以借助測定設備直接進行讀數外,樣品進一步的分析測定。
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預評價與控制效果評價:職業衛生防護設施“三同時”原則的體現。
建設項目職業危害評價的主要方法:(1)檢查表法:依據現行職業衛生法律、法規、標準編制檢查表,逐項檢查建設項目在職業衛生方面的符合情況。(2)類比法:通過與擬建項目同類和相似工作場所檢測、統計數據;健康檢查與監護;職業病發病情況等,類推擬建項目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危害情況。有很好的可類比性。(3)定量法:對建設項目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濃度(強度)、職業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勞動者接觸時間等進行綜合考慮,按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計算危害指數,確定勞動者作業危害程度的等級。
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預評價:對建設項目的選址、總體布局、生產工藝和設備布局、車間建筑設計衛生、職業危害防護措施、輔助衛生用室設置、應急救援措施、個人防護措施、職業衛生管理措施、職業健康監護等進行評價分析與評價,通過職業危害預評價,識別和分析建設項目在建成投產后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主要存在環節,評價可能造成的職業危害及程度,確定建設項目在職業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為建設項目的設計提供必要的職業危害防護對策和建議。
建設項目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對評價范圍內生產或操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物理因素等職業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以及對勞動者健康的可能影響,對建設項目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布局、車間建筑設計衛生、職業危害防護措施、應急救援措施、個體防護措施、職業衛生管理措施、職業健康監護等方面進行評價,從而明確建設項目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評價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及其效果,對未達到職業危害防護要求的系統或單元提出職業危害預防控制措施的建議。
建設項目運行中的現狀評價:根據評價的目的不同,建設項目運行過程中的現狀評價可針對生產經營單位職業危害預防控制工作的多個方面,主要內容是對作業人員職業危害接觸情況、職業危害預防控制的工程控制情況、職業衛生管理等方面進行評價,在掌握生產經營單位職業危害預防控制現狀的基礎上,找出職業危害預防控制工作的薄弱環節或者存在的問題,并給企業提出予以改進的具體措施或建議
職業危害控制的主要技術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技術措施、個體防護措施和組織管理措施等。
(一)工程控制技術措施:是指應用工程技術的措施和手段(例如密閉、通風、冷卻、隔離等),控制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或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使作業環境中有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降至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容許的范圍之內。例如,控制作業場所中存在的粉塵,常采用濕式作業或者密閉抽風除塵的工程技術措施,以防止粉塵飛揚,降低作業場所粉塵濃度;對于化學毒物的工程控制,則可以采取全面通風、局部送風和排出氣體凈化等措施;對于噪聲危害,則可以采用隔離降噪、吸聲等技術措施。
(二)個體防護措施:經工程技術治理后仍然不能達到限值要求的職業危害因素,需要為勞動者配備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針對不同類型的職業危害因素,應選用合適的防塵、防毒或者防噪等的個體防護用品。
(三)組織管理等措施:通過建立健全職業危害預防控制規章制度,確保職業危害預防控制有關要素的良好與有效運行。
職業危害申報:煤礦企業除外,及時、如實申報職業危害,并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負責申報。
1.申報內容
生產經營單位申報職業危害時,應當提交《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表》和下列有關資料:
(1)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
(2)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的情況。
(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和強度的情況。
(4)作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
(5)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
(6)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從業人員的管理情況。
(7)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資料。
2.申報有關要求: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每年申報一次
(1)進行新建、改建、擴建、技術改造或者技術引進的,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進行申報。
(2)因技術、工藝或者材料發生變化導致原申報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相關內容發生重大變化的,在技術、工藝或者材料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3)生產經營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發生變化的,在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進行申報。
生產經營單位終止生產經營活動的,應當在生產經營活動終止之日起15日內向原申報機關報告并辦理相關手續。
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所需費用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
勞動過程中的管理:
材料和設備管理:優先采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不生產、經營、進口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和材料;生產經營單位原材料供應商的活動也必須符合安全健康要求;不采用有危害的技術、工藝和材料,不隱瞞其危害;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有中文說明書;在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使用、生產、經營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化學品,要有中文說明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材料的,要有中文說明書;不將職業危害的作業轉嫁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接受不具備防護條件的有職業危害的作業;有毒物品的包裝有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作業場所管理: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應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生產布局合理;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設置報警裝置;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配置現場急救用品;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配置沖洗設備;對于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應急撤離通道;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設必要的泄險區;放射作業場所應設報警裝置;放射性同位素的運輸、儲存應配置報警裝置;一般有毒作業設置黃色區域警示線;高毒作業場所設紅色區域警示線;高毒作業應設淋浴間;高毒作業應設更衣室;高毒作業應設物品存放專用間;還應為女工設沖洗間。
作業環境管理和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設專人負責職業危害因素日常檢測。
防護設備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
履行告知義務:簽訂勞動合同,并在合同中載明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及其后果,載明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和待遇;在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規程,公布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公布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和評價的結果,告知勞動者職業病健康體檢結果;對于患職業病或職業禁忌癥的勞動者,企業應告知本人。
職業健康監護:1)健康檢查。2)必須有專職人員負責,并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有關個人健康資料。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按職業衛生有關法規標準的規定組織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體檢;按規定組織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人員進行在崗期間職業健康體檢;按規定組織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人員進行離崗職業健康體檢;禁止有職業禁忌癥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職業活動;調離并妥善安置有職業健康損害的作業人員;未進行離崗職業健康體檢,不得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符合要求,并妥善保管;無償為勞動者提供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
接觸矽塵作業人員在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前均應進行職業健康體檢。
勞動者接觸二氧化硅粉塵濃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每2年1次;勞動者接觸二氧化硅粉塵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每1年1次。矽肺患者每年檢查1次。接觸煤塵(包括煤矽塵)作業人員在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前均應進行職業健康體檢。1)勞動者接觸煤塵濃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每3年1次;勞動者接觸煤塵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每2年1次:煤工塵肺患者每1~2年檢查1次。
職業衛生培訓: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應接受職業衛生培訓。對上崗前的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培訓。定期對勞動者進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
職業危害事故的應急救援、報告與處理:對遭受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及時組織救治,并承擔所需費用。
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標: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術因素。
相關推薦:
在線課程 |
2024年
云私塾PRO 34%學員選擇 |
2024年
零基礎暢學班 46%學員選擇 |
2024年
全程突破班 20%學員選擇 |
|
適合學員 | ①平時工作忙,想要快速掌握考試要點; ②生活瑣事多,經常需要調整學習規劃; ③自律性不高,需要有人陪伴監督學習。 |
①基礎知識薄弱,安全行業小白; ②需要全方位、系統梳理知識點; ③案例題薄弱,需要專項提升。 |
①有工作經驗相關從業者; ②自學能力自制力比較強; ③非常注重課程的性價比。 |
在線課程 |
2024年
云私塾PRO 34%學員選擇 |
2024年
零基礎暢學班 46%學員選擇 |
2024年
全程突破班 20%學員選擇 |
|
適合學員 | ①平時工作忙,想要快速掌握考試要點; ②生活瑣事多,經常需要調整學習規劃; ③自律性不高,需要有人陪伴監督學習。 |
①基礎知識薄弱,安全行業小白; ②需要全方位、系統梳理知識點; ③案例題薄弱,需要專項提升。 |
①有工作經驗相關從業者; ②自學能力自制力比較強; ③非常注重課程的性價比。 |
|
基礎階段 | 考點精講 | |||
重難點直播 | ||||
云私塾系統 | ||||
強化階段 | 內部課件 | |||
知識圖譜 | ||||
考點突破 | ||||
沖刺階段 | 真題解析 | |||
臨考密訓 | ||||
實戰模考 | ||||
應試技巧 | ||||
電子資料 | 認知考試內容 | |||
學科復習規劃 | ||||
歷年考點分值分布 | ||||
案例答題模板 | ||||
高頻易錯易混考點 | ||||
新教材變動對比 | ||||
中級注安速記口訣 | ||||
考前10頁紙 | ||||
紙質資料 | 專用教材 | |||
10年真題精解 | ||||
習題集 | ||||
沖刺階段 | 班主任1V1助學服務 | |||
24小時全時段AI智能答疑 | ||||
專業師資后臺答疑 | ||||
講義、課件免費下載學習 | ||||
手機/IPAD隨時離線聽課 | ||||
考前集訓刷題 | ||||
備考保障 |
當年考試不過,免費重學2次 | 當年考試不過,免費重學2次 | 當年考試不過,免費重學1次 | |
套餐價格 | 單科:¥2235(公共科目) 單科:¥2520(專業科目) 全科:¥7640 |
單科:¥1699(公共科目) 單科:¥1999(專業科目) 全科:¥4999 |
單科:¥1092(公共科目) 單科:¥1235(專業科目) 全科:¥2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