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財政
一、財政職能
1、市場機制本身存在的缺陷表現在:( )、( )、( )、( )、( )、( );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 )作用,政府宏觀調控起( )作用。
2、( )( )和( )( )是政府的重要職能;( )是政府實現其職能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政職能主要通過( )來實現,也叫( );它有以下特征:( )、( )、( )、( )。
3、財政職能主要有( )、( )、( )、( )。
4、資源配置:從內涵看,主要通過( )調整,促使最佳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地區結構和企業結構形成,以科學合理地運用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充分運用;
從外延看,從機制角度分( )和( );從市場主體分( )、( )、( )、( );
資源配置職能范圍:( )、( )、( )、( );手段有( )、( )、( )、( )。
5、收入分配:是財政被賦予的基本功能,是( )的集中體現,有兩含義:( )進行初次分配,( );收入和財富的分配合理取決與( )和( );
范圍:( )、( );手段有( )、( )、( )。
6、經濟調控職能:就是通過( )對生產、消費、儲蓄和投資等行為發生影響,使( )、( )、( )保持在合理區間內,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7、監督管理職能:指在履行( )、( )、( )基礎上,對國民經濟各方面活動進行( )和( )的功能。
8、由于存在( ),為維護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要求財政發揮監督管理職能。
A利益主體多元化 B經濟決策分散性 C經濟活動排他性、自發性 D經濟計劃的變動性 E經濟管理的復雜性
9、為維護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要求財政發揮監督管理職能作用,具體有:( )、( )、( )、( )。
第三部分 貨幣與金融
一、貨幣供求與貨幣均衡
1、貨幣需求是經濟需求,是( )、( )、( )。
2、傳統貨幣數量說:現金交易數量說中的交易方程式反映( )理論;現金余額數量說是貨幣的價值由貨幣( )決定,貨幣需求是以人們的( )來表示,它不僅是作為交易媒介的( ),也包括( ),這是劍橋方程式區別于交易方程式的關鍵。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物價水平與貨幣量成( ),貨幣價值與貨幣量成( )。
3、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流動性偏好論:流動性偏好由三動機決定( )、( )、( )。
4、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數量說:認為人們持有貨幣不僅因為( ),也是因為貨幣是( )緣故;貨幣數量說不是產出、貨幣收入或物價水平的理論,而是貨幣( )理論;影響人們持有實際貨幣因素來自四方面:( )、( )、( )、( )。
5、在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中,與貨幣需求成正比因素有( ),成反比的因素有( )。
A恒久性收入
B人力財富比例
C其他金融資產收益率
D債卷收益率
6、貨幣供給分析包括貨幣供給的機制和貨幣供給的決定,前者側重于( ),后者側重于分析決定( )的因素。P96
7、M0=( ),它由( )直接控制;M1=( )( ),M2=( ),它們不由( )直接控制,但可通過( )、( )等間接控制。
8、貨幣供應量包括( )和( )兩部分。在貨幣供給機制中,中央銀行是( )機制,商業銀行是( )機制。
9、貨幣供給理論中:凱恩斯學派將貨幣供應量純粹作為中央銀行決定的( )來處理;新古典綜合學派認為貨幣供應量是( );貨幣學派主要體現對( )問題的分析,提出控制貨幣供應量的( ),就是( );新經濟自由主義主要觀點,必須保持( ),原則( )、( )( ),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的區間論( )。P99
10、劃分貨幣層次的最基本依據是資產的( )。
A收益性
B安全性
C流動性
D風險性 P130
11、貨幣的均衡的特征有( )。
A貨幣均衡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大體一致
B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過程
C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總體均衡狀態
D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總體均衡狀態
12、貨幣失衡主要有兩大類型( )、( )( ),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時更多注意( )。
13、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經常出現的貨幣失衡形式是( )。P130
A貨幣供應量相對于貨幣需求量偏大 B貨幣供應量相對于貨幣需求量偏小 C總量性失衡
14、基礎貨幣與中央銀行放出的信用量成( ),貨幣乘數與存款準備金率成( );就貨幣供求關系看,( )是主動方,( )總處于被動地位。
15、導致物價自然上漲主要因素有( )。
A出現價格“剪刀差”時的價格調整
B產品的更新換代
C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D產品的技術性能提高
16、按通貨膨脹成因分( )、( )、( )、( );按通貨膨脹表現形式分( )、( )。
17、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是因( )。
A因預期成本增長而導致的消費支出增長
B因實際成本增長而導致的消費支出增長
C因工資及其他收入增長而導致的消費支出增長
18、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 ),主要原因有( )、( )、( )。
19、導致通貨膨脹的具體原因有( )
A財政盈余 B過熱社會經濟增長要求導致信用膨脹 C銀行自身決策失誤導致信用膨脹 D財政赤字 E赤字財政
更多資料請訪問:考試吧經濟師欄目 經濟師考試論壇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