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經濟師(中級)財政稅收輔導:財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一、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義
效益: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實踐活動中“所費”與“所得”的對比關系。所費越少,所得越多,則效益越高。
財政支出必須講求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經濟資源的有限性。
應用舉例:
1、財政支出必須講究效益,根本原因是( )
A財政具有資源配置職能 B 財政具有經濟穩定職能
C財政具有收入分配職能 D 財政集中社會經濟資源的有限性
答案:D
二、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點
政府財政支出效益分析與微觀經濟組織生產經營支出效益分析的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計算所費與所得的范圍不同。
微觀經濟組織在分析其生產經營支出的效益時,只計算其自身直接投入的各項費用和自身實際獲得的所得。所得大于所費,即可以說其生產經營活動是有效益的。
政府在分析財政支出的效益時,所得大于所費的范圍較微觀經濟組織寬得多。政府不僅要計算直接的、有形的所費與所得,而且還需要分析間接的、無形的所費與所得。不僅要分析政府本身在某項支出上的投入及所得到的效益,還需要分析社會為該項支出所付出的代價和所獲得的利益。
②.衡量效益的標準不同。
微觀經濟組織在進行效益分析時其標準十分明確,且易于把握,其標準就是單純的經濟效益。
財政支出效益分析中不能單純地以經濟效益為衡量標準,而必須確定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重的效益標準。
③擇優的標準不同。
微觀經濟組織擇優的標準很簡單,自身直接所費最少、所得最多的支出方案即為最優方案。而政府財政則不然,財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個社會的最大效益。
應用舉例:
1.財政支出的效益與企業生產效益相比,其特點是( )。
A. 計算所費范圍寬
B. 計算所得范圍窄
C. 擇優的標準不同
D. 效益全部用貨幣衡量
E 選擇的時間不同
答案:AC
解析:與企業生產效益相比,財政支出的效益分析的特點包括計算所費與所得的范圍不同、衡量效益的標準不同、擇優的標準不同。它計算所得的范圍更寬,要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標準來衡量,并且追求的是整個社會的最大效益,因此,應該選A、C。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