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基礎知識重點講解-會計基礎
一、《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定,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會計除經營業務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大部分業務也采用收付實現制。
二、概念
1.權責發生制基礎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費用。
權責發生制原則主要是從時間上規定會計確認的基礎,其核心是根據權責關系的實際發生期間來確認收入和費用。即在該期間產生了收款的權利,則在該期間確認收入增加;在該期間產生了付款的責任、義務,則在該期間確認費用增加,而不管款項是否收付。
2.收付實現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
根據權責發生制進行收入和成本費用的核算,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真實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
經濟業務 | 權責發生制 | 收付實現制 |
1.10月10日銷售同時收款 | 10月,即銷即收 |
10月 |
2.10月10日收款,合同約定12月10日交付商品 |
12月,預收賬款 |
10月 |
3.10月10日銷售,12月10日收款 |
10月,應收賬款 |
12月 |
4.10月10日購入辦公用品一批且付款 |
10月,即付即費 |
10月 |
5.10月10日預付明年全年房租 |
明年各月,待攤費用 |
10月 |
6.10月10日預提當月房租(協議約定全年房租于年底一次付清) |
10月,預提費用 |
12月 |
會計基礎知識重點講解-會計要素的確認
(一)會計要素的概念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是對會計核算對象(資金運動)的具體化。
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六大會計要素。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表現資金運動的相對靜止狀態,即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會計要素表現資金運動的顯著變動狀態,即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二)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
財務狀況是指企業一定日期的資產及權益情況,是資金運動相對靜止狀態的表現。反映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包括以下三項:
1.資產
(1)概念: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2)資產具有三個特征:
、儋Y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即指資產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
注:現金指庫存現金及可以隨時支付的存款;現金等價物通常包括3個月內到期的短期債券投資。(現作為知識面擴充,將來職稱或注會要求掌握)
資產預期能否會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資產的重要特征。如果某一資產預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那么就不能將其確認為企業的資產。前期已經確認為資產的項目,如果不能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也不能再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例如,3月8日銷售貨物,價款30萬元,對方沒給錢。那我們就確認應收賬款增加30萬元。到年底出報告時需要對這30萬元債權進行檢查。假如發現最多能收回20萬元,也就是有10萬元收不回的可能性很大,此時要計提壞賬準備10萬元作為資產減值損失,即這10萬元預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要將其從債權中減掉。
、谫Y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擁有是指擁有此項資源的所有權。通常判斷資產屬于誰,所有權是考慮的首要因素。
但對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資產,企業雖對其不擁有所有權,卻能夠實際控制,也應當確認為企業資產。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
、圪Y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例如購貨意愿或者計劃,不能確認為資產。
(3)分類
按其流動性,資產通常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5種。
(4)確認條件
應該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①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還必須是很可能流入企業;
、诓⑶以撡Y源的成本或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相關推薦:2009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命題考前預測試卷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