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單位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約成本,聘請了少數專業性質較強的兼職人員,如軟件程序維護人員、法律顧問和資深會計顧問等,其中有的是在職人員,有的是退休人員,還有的是非在職的社會人員。公司與這部分人員均簽訂了聘用合同,按月支付工資報酬。會計處理上按臨時人員工資造表發放,企業所得稅方面按計稅工資稅前扣除,個人所得稅方面也按工資薪金扣繳。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兼職和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收入如何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382號)規定,個人兼職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勞務報酬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后,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問:如果對兼職人員的工資報酬按“勞務報酬所得”來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話,那么相應的費用在企業所得稅前怎么扣除,是按勞務費用還是按計稅工資處理?
答:國稅函〔2005〕382號文件主要是針對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方面進行的規定和明確,對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方面沒有規范意義。企業所得稅扣除項目如何處理,應按企業所得稅稅法規定執行。根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084號)第十七條規定,工資薪金支出是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與其有雇傭關系的員工的所有現金或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第十九條規定,在本企業任職或與其有雇傭關系的員工包括固定職工、合同工、臨時工。因此,在企業所得稅處理上,只要企業聘用的臨時人員與企業存在雇用與被雇用關系,則應屬于工資支出;如果不存在勞動雇用關系,則不屬于工資性支出,應按臨時勞務支出處理。
判斷員工與企業是否存在雇傭關系,首先應根據勞動合同確定!秳趧臃ā芬幎ǎ瑒趧雍贤莿趧诱吲c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同時明確了勞動合同應具備的條款。如果用人單位與臨時人員沒有簽訂書面勞動性質的合同,則可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文件判斷。
相關推薦:2010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基礎考前密卷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