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法:
第二十四條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除應當遵守本法第二章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本章規定。
第二十五條公司、企業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確認、計量和記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
第二十六條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隨意改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二)虛列或者隱瞞收入,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收入;
(三)隨意改變費用、成本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成本;
(四)隨意調整利潤的計算、分配方法,編造虛假利潤或者隱瞞利潤;
(五)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行為。
(一)公司、企業與會計核算
1.公司,企業的經濟活動在本質上與其他單位不同---企業盈利目標
2.公司、企業在會計核算上有別于其他單位---核算盈利過程(權責發生制)
3.對公司、企業會計的法律要求不同于其他單位---更多立法
4.加強對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監管,是我國會計工作管理的重點---不規范影響多方利益
(二)公司、企業確認、計量、記錄會計要素的基本要求
《會計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公司、企業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確認、計量和記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三)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禁止性規定
1.禁止歪曲公司,企業的財務狀況---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確認和計量
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公司、企業將本應列作費用的巨額支出長期作為資產掛賬,還有的公司、企業將本已失去效益的冷背、陳舊設備仍按其歷史成本掛在賬上,這些做法一方面夸大了資產;另一方面也虛增了利潤,屬于嚴重違法行為。
企業隨意改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準或者計量方法,將會導致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不能真實地反映公司、企業的財務狀況,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感到無所適從,甚至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
2.禁止操縱收入確認
與收入確認有關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確認的時點;二是確認的金額。
(1)銷售商品的收入,應在下列條件均滿足時予以確認(5條)。
(2)常見的收入操縱行為有兩種:
一種是提前確認收入,其目的是為了粉飾公司、企業的經營成果,提供假的財務指標,以便能夠配股、發獎金。
另一種是推遲確認收入,即將本應在當期確認的收人故意延遲到以后會計期間確認,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掩藏一塊收入,萬一以后期間利潤不夠,就拿這部分收入來充實;另一方面還可以少納稅。
為此,公司、企業應當遵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中有關收入確認的規定,不準虛列或者隱瞞收入,也不準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收入。
3.禁止隨意變更費用、成本的確認與計量
確認公司、企業的費用、成本,應符合權責發生制的要求。
操縱費用、成本的主要方式有:
(1)將費用作為資產掛賬,導致當期費用低估、資產價值高估,誤導會計資料(會計信息)使用者;
(2)將資產列作費用,導致當期費用高估、資產價值低估,既歪曲了利潤數據,也不利于資產管理;
(3)隨意變更成本計算方法和費用分配方法,導致成本數據不準確;等等。
4.禁止隨意改變利潤的計算和分配
5.不能有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行為
相關推薦:2011年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精華復習資料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