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與一般要求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是對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解釋,以及對企業會計核算要求的闡述。通過本章的學習應重點掌握以下內容:
一是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
這些具體內容包括: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資本的增減;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二是會計核算要求。包括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和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是指企業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的質量要求。
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應遵循的一些具體要求。
第一節 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
會計核算的內容是指特定主體的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投入、資金的循環與周轉、資金的退出三個階段。資金在上述三個階段的運動,又是通過一系列的經濟業務事項來進行的。這里,經濟業務事項包括經濟業務和經濟事項兩類。經濟業務又稱經濟交易,是指企業與其他單位和個人之間發生的各種經濟利益的交換,如商品銷售等。經濟事項是指在企業內部發生的具有經濟影響的各類事件,如計提折舊等。經濟業務事項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款項是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資金。按照貨幣資金的存放地點及其用途的不同,可以分為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現金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現金是指單位的庫存現金,廣義的現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符合現金特征的票證。按照國家現行的有關規定,凡是獨立核算的單位都必須在當地銀行開設賬戶,除按照核定的限額保留庫存現金外,超過限額的現金必須存入銀行;除了在規定的范圍可以使用現金直接支付外,在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貨幣收支業務,都必須通過銀行存款賬戶進行轉賬結算,這就形成了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是指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以外的貨幣資金,具體包括: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證存款、外埠存款、存出投資款。
貨幣資金是流動性最強的一種資產,可以隨時用于購買所需物資,支付有關費用或償還債務。任何單位從事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資金,持有貨幣資金是進行活動的基本條件,貨幣資金的核算在會計核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市場經濟中,各種交易都必須用貨幣來計量并要以貨幣為媒介來完成,因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發生款項的收入和款項支出的行為。
有價證券是指表示一定財產擁有權或支配權的證券,如國庫券、股票、企業債券等。
款項和有價證券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如果款項和有價證券收付環節出現問題,不僅使企業款項和有價證券受損,更直接影響到企業貨幣資金的供應,從而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企業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及時、如實地核算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及結存,保證企業貨幣資金的流通性、安全性,提高貨幣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財物就是財產和物資的簡稱。從會計意義上說,財物是指單位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各項資產。企業的財物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且具有實物形態的經濟資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在產品、庫存商品等流動資產,以及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設施、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這些物資一般價值較大,在企業資產總額中往往占有很大比重。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是會計核算中的經常性業務,也是發揮會計在控制和降低成本、保證財物安全完整、防止資產流失等職能作用的重要方面。因此,各企業必須加強對財物收發、增減和使用環節的核算,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債權是企業收取款項的權利,一般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資和預付款項等。
債務則是指由于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企業需要以資產或勞務等償付的現時義務,一般包括短期借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股利(利潤)和其他應付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預收款項以及應交款項等。
債權和債務是企業日常生產經營和業務活動中大量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由于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涉及本企業與其他單位或有關方面的經濟利益,關系到企業自身的資金周轉,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業務活動,因此,各企業必須及時、真實、完整地核算本企業的債權債務,防止在債權債務環節發生非法行為。
四、資本的增減
資本是投資者為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而投入的資金,會計上的資本專指所有者權益中的投入資本。
所有者權益是指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是企業全部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資本表明的是企業的產權關系,即企業是歸誰所有。明確界定企業產權關系,實現資本的保值增值,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必須在會計上加強對資本的核算。同時企業辦理資本增減、減資均有嚴格的法律規定條件,一般都應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協議、董事會決議等為依據,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為依據進行資本的核算。
五、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支出是企業所實際發生的各項開支以及在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以外的支出和損失。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是按一定的產品或勞務對象所歸集的費用,是對象化了的費用。收入、支出、費用、成本都是計算和判斷企業經營成果及其盈虧狀況的主要依據。各企業應當重視收入、支出、成本、費用環節的管理,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正確核算收入、支出、費用、成本。
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財務成果主要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通過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而在財務上所取得的結果,具體表現為盈利或虧損。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一般包括利潤的計算、所得稅的計算、利潤分配或虧損彌補等。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涉及所有者、國家等方面的利益,因此,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其他法規制度的規定,正確對財務成果進行計算和處理。
此外,除上述六項經濟業務事項以外的其他經濟業務事項,也應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