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會計電算化概述
1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統稱為電子數據處理會計EDP。
狹義的會計電算化是指將電子計算機技術應用到會計業務處理工作中,用計算機來輔助會計核算和管理,即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的代名詞/通俗稱謂(與電腦會計、EDP會計、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會計軟件同義)
廣義的會計電算化是指與實現會計工作電算化應用有關的所有工作,包括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開發和應用、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訓、會計電算化的宏觀規劃、會計電算化的制度建設、 會計電算化軟件市場的培育和發展等
會計電算化是一個人機相結合的控制系統,基本構成主要包括會計人員、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信息資源等要素,核心部分是會計軟件資源
會計人員是會計電算化的主體,限制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因素,會電發展的關鍵,包括會計數據輸入、審核、操作、系統管理、系統維護人員等
軟件資源是會電的核心和靈魂,包括系統軟件和會計軟件。會計軟件是專門用于會計數據處理的應用軟件,是會電中最主要的組成要素,沒有會計軟件的信息系統不能稱為會計電算化系統,擁有會計軟件是會計信息系統區別于其他一切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因素。
2會電的作用
促進了會計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質量的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會計理論的發展
3會計電算化與手工會計的差異
初始化工作的內容與性質不同,會計科目的設置和使用方法不同,會計賬務處理程序不同(有所不同,不是完全不同),會計工作中組織機構不同,內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方法不同
4會電發展過程
國外(單項業務處理階段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第二代計算機;數據綜合處理階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第三代計算機;數據系統處理階段70年代以后,第四代計算機)
我國(緩慢發展階段1983前;自發發展階段1983-1986;逐步走上有組織、有計劃發展的階段1986-1992;宏觀調控以制度為主,會計軟件開發以市場為主,企業會計電算化從單純的軟件應用到強調組織管理作用的階段1992至今)
1979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從聯邦德國進口電子計算機,進行電子計算機在會計工作中應用的試點,是我國會計電算化的起步
1981正式把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簡稱為會計電算化
1988我國首家專業從事商品化會計軟件和會計專用設備開發與推廣應用的民辦高科技企業“用友財務軟件服務社”在北京海淀區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誕生
1989財政部評審并通過先鋒集團公司的凱利-先鋒CP-800通用財會軟件系統,這是首家通過財政部評審的商品化會計軟件
1991、1992財政部組織并通過了用友、中國科協、上海財經、吉林吉聯、北京卓越、北京建筑、京粵漢字、華儀軟件、福建財稅和天津大學信息與控制研究所10家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的評審
1993.3中國會計學會中青年會計電算化分會成立,標志著我國會計電算化人才的成長已成規模和我國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正在得到總結
財政部頒發了《代理記賬管理暫行辦法》、《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商品化會計核算軟件評審規則》、《會計核算軟件基本功能規范》(1994)、《會計電算化培訓管理辦法》、《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等法規》等,是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系統化
我過會計電算化發展趨勢(以機代賬單位將逐步擴大,單位會計電算化與行業會計電算化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軟件技術與管理組織措施日趨結合,軟件的開發與安裝日益工程化,會計電算化的開展與管理將向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我國的商品化會計軟件市場將全面形成,商品化會計軟件與專用軟件將結合起來,與手工會計制度融為一體的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體系將全面形成,計算機審計將由繞過計算機審計向穿透計算機審計發展,為宏觀管理服務的各級會計信息中心將逐步建立起來)
5會計軟件是以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為核心,,以會計法規和會計制度為依據,以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為技術基礎,以會計數據為處理對象,以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為經營提供財務信息為目標,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的計算機應用軟件
會計核算軟件是指專門用于會計核算工作的計算機應用軟件,包括采用各種計算機語言編制的用于會計核算工作的計算機程序。凡是具備相對獨立完成會計數據輸入、處理和輸出功能模塊的軟件,如賬務處理、固定資產核算、工資核算軟件等,均可視為會計核算軟件。企業應用的企業資源計劃ERP軟件中用于處理會計核算數據部分的模塊,也屬于會計核算軟件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