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會計的基本職能——核算和監督
(一)會計核算,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
會計核算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環節,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為各有關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注:大綱和核算定義都把四環節敘述成了確認、記錄、計算和報告,但準則及教材后面的講解中重視的還是計量,而不是計算。比如經常提到確認、計量和報告,及會計要素的五種計量屬性。
1.會計核算的四個環節(理解)
(1)確認(能不能記賬或用不用記賬)
例如,公司新聘請一位銷售經理——不用做會計處理
公司新購入一批原料——應該記賬。
(2)計量(記多少)
例如,上面提到的新購原料 ,發票上注明價款為100000元,增值稅17000元,另有117000元的支票存根與其對應——原材料記賬金額為100000元。
(3)記錄(怎么記)
例如,上面的業務,經確認后確定原料要以100000元記錄,根據借貸記賬法,應該在會計憑證和賬簿中都記錄原材料增加100000元。
(4)報告(通過編制財務報告提供信息)
【例1•單選題】下列不屬于會計核算職能的是( )。
A.確定經濟活動是否應該或能夠進行會計處理
B.審查組織的活動是否違背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將已經記錄的經濟活動內容進行計算和匯總
D.編制會計報表提供經濟信息
[答案]B
2.會計核算的三項工作
記賬→算賬→報賬。
例如:北京2002年單選題
【例2•單選題】下列不屬于會計核算三項工作的是( )
A.記賬
B.算賬
C.報賬
D.查賬
[答案]D
3.會計核算職能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核算。
(二)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是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
真實性審查,即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確認、計量和報告。
合法性審查,即經濟業務要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合理性審查,即符合企業內部有關規定,如是否超支等。
會計監督也分為事前監督(未來)、事中監督(正在發生)和事后監督(已發生)。
(三)核算和監督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而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
除了上述基本職能外,會計還具有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等功能。
三、會計的對象——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
凡是特定主體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都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也就是會計的對象,通常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以工業企業為例,企業的資金運動表現為:資金投入、資金運用和資金退出三個過程。
(一)資金投入:包括企業所有者(投資者)投入和債權人投入。
(二)資金的運用(資金的循環和周轉):分為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階段。
1.供應過程:它是生產的準備過程。在供應過程中,企業要購買原材料,發生材料價款、運輸費、裝卸費等材料采購成本,與供應單位發生貨款的結算關系。
2.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工人加工產品時,發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費、固定資產磨損的折舊費、生產工人工資等,同時,還將發生企業與工人之間的工資結算關系、與有關單位之間的勞務結算關系等。
3.銷售過程:在銷售過程中,將生產的產品銷售出去,發生有關銷售費用(比如打廣告等)、收回貨款、交納稅金等業務活動,并同購貨單位貨款結算關系、同稅務機關發生稅務結算關系等。企業獲得的銷售收入,扣除各項費用成本后的利潤,還要提取盈余公積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潤。
(三)資金的退出:包括償還各項債務、上交各項稅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全部內容都是會計核算的對象,只有能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才是會計核算的內容。比如,企業新聘請一位銷售經理,這項業務就不是會計核算的對象,因為已經不是奴隸社會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