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會計監督
我國已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包括單位內部監督、以注冊會計師為主體的社會監督和以政府財政部門為主體的政府監督。
考點一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一)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概念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是指為了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其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內部有關管理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率,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制度和方法。
其本質是一種內部控制制度。 (單選)
(二)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和對象
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各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單選),并非審計人員。
內部會計監督的對象是單位的經濟活動。 (單選)
雖然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但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不僅僅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的事,單位負責人應當支持和保障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行使好會計監督職權。
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單位負責人負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組織實施,對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實施承擔最終責任。(單選)
(三)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本要求 (簡答)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應當明確其決策和執行程序,并體現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要求。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四)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中職權 (簡答)
1.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2.發現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
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做出處理。
(五)檢舉
《會計法》第三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有權檢舉。
收到檢舉的部門有權處理的,應當依法按照職責分工及時處理;
無權處理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
收到檢舉的部門、負責處理的部門應當為檢舉人保密,不得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
【例題·單選題】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可通過()在處理會計業務過程中進行
A.單位內部會計機構、會計人員
B.單位內部紀檢人員
C.單位負責人
D.上級單位領導
[答案]A
【例題·單選題】《會計法》所稱的內部會計監督的對象是指()。
A.本單位的經濟活動
B.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C.政府財政部門
D.內部的審計活動
[答案]A
【例題·判斷題】會計人員對違反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答案]√
【例題·判斷題】各單位制定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組成部分。()
[答案]×
【例題·判斷題】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答案]√
【例題·多選題】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法》規定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要求的有()
A.記賬人員與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B.重大對外投資與執行相互監督、相互制約
C.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D.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單位負責人
[答案]ABC
【例題·多選題】下列有關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基本要求的表述中,符合規定的有()。
A.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B.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應當明確其決策和執行程序,并體現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要求
C.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D.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答案]ABCD
【例題·判斷題】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單位的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但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建立及有效實施承擔最終責任。()
[答案]√
【例題·單選題】下列關于會計內部監督基本要求的表述,錯誤的是()。
A.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B.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發現會計賬簿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示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C.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有權檢舉
D.各單位應當建立、建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