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其他事項
除了前面所述經營業務,企業還會發生其他一些日常性業務或非經常性事項。如行政管理業務、資產減值業務、非流動資產的處置與交換業務、對外投資業務、債務重組業務、利潤的形成與分配業務等。這些業務的發生會導致企業資產等會計要素發生變化,從而需要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
“管理費用”,損益類(費用)科目,科目代碼6602,核算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包括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開辦費、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及福利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工會經費、董事會費(包括董事會成員津貼、會議費和差旅費等)、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含顧問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研究費用、排污費等。企業(商品流通)管理費用不多的,可不設置本科目,本科目的核算內容可并入“銷售費用”科目核算。企業生產車間(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等發生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后續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企業確認發生管理費用時,借記本科目;期末將本科目借方余額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時,貸記本科目;結轉后應無余額。
[例33]期末,企業計算確認本月應付行政部門人員工資30000元。
分析:企業確認當月應付職工薪酬時,一方面企業應付職工薪酬(負債)增加,同時表明行政管理活動產生的工資費用增加。故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30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30000
“營業外收入”,損益類(收入)科目,科目代碼6301,核算企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等,本科目可按營業外收入項目進行明細核算。企業確認實現營業外收入時,貸記本科目;期末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時,借記本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例34]A企業欠B公司200000元貨款,因A企業財務困難,經雙方協商,B公司同意減免A企業50000元的債務,剩余的150000元由A企業以存款支付。
分析:A企業以150000元償還了應付的200000元債務,所以應付賬款減少200000元,銀行存款減少150000元;因獲得減免而不需要償付的50000元則構成了A企業的債務重組收益,即營業外收入增加。故A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應付賬款—B公司200000
貸:銀行存款150000
貸: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收益50000
“營業外支出”,損益類(費用)科目,科目代碼6711,本科目核算企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支出,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本科目可按支出項目進行明細核算。企業確認發生營業外支出時,借記本科目;期末,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時,貸記本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例35]承上例,B公司本來應收200000元,但只收到150000元存款(增加),減免的50000元構成B公司的債務重組損失(增加)。故B公司應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150000
借: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50000
貸:應收賬款—A企業200000
“資產減值損失”,損益類(費用)科目,科目代碼6701,核算企業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所形成的損失,可按資產減值損失的項目進行明細核算。企業確認資產發生減值時,借記本科目;企業已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但相關資產的價值又得以恢復的,應在原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內,按恢復增加的金額貸記本科目;期末,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時,貸(或借)記本科目;期末結轉后本科目無余額。
“壞賬準備”,資產類(備抵)科目,科目代碼1231,核算企業應收款項的壞賬準備,可按應收款項的類別進行明細核算。資產負債表日(期末),若有應收款項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貸記本科目。本期應計提的壞賬準備大于“壞賬準備”賬面余額的,應按其差額計提;應計提的壞賬準備小于“壞賬準備”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對于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作為壞賬的,轉銷應收款項時,應借記本科目。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壞賬準備。
[例36]A企業第一年末應收賬款科目余額合計100000元,根據相關規定,A企業預計應收賬款的可變現凈值為80000元。
分析:因應收賬款的可變現凈值低于其原值,表明應收賬款發生減值,產生資產減值損失200萬元,企業應計提相應的“壞賬準備”(“壞賬準備”的增加意味著“應收賬款”價值的減少)。故A企業應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壞賬損失20000
貸:壞賬準備20000
[例37]承上例,假設第二年末A企業應收賬款科目余額合計90000元,根據相關規定,A企業確認應收賬款的可變現凈值為75000萬元。
分析:應收賬款發生累計減值,即累計減值15000元,相應的壞賬準備也應累計提取15000元。但至上年末止的壞賬準備已累計提取20000元,故本年末應注銷多提取的5000元,同時轉回多計的資產減值損失(20000-15000=5000元)。故A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壞賬準備5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壞賬損失5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資產類科目,科目代碼1101,本科目核算企業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基金投資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企業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按其公允價值借記本科目;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按賬面余額貸記本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例38]A企業從二級證券市場購入B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票,以獲取股票價格差,共支付價款120000元。
分析:企業以存款購入股票,一方面表明銀行存款減少;同時持有的可交易性股票資產增加。故A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120000
貸:銀行存款120000
“投資收益”,損益類科目,科目代碼6111,核算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或投資損失,可按投資項目進行明細核算。企業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取得股利或利息及出售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獲得的溢價收入時,貸記本科目;若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產生折價損失的,則貸記本科目;期末,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時,借或貸記本科目;結轉后本科目無余額。
承上例,假設企業持有上述購入的股票一段時間后,將其全部出售,獲得價款210000元。
分析:企業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一方面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減少;同時獲得的銀行存款增加;兩者的差額表明企業獲得了投資收益,即投資收益增加。故A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210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120000
貸:投資收益80000
“所得稅費用”,損益類(費用)科目,科目代碼6801,核算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當期的應交所得稅時,借記本科目;期末,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時,貸記本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例39]年末,企業計算確定本年應交所得稅30000元。
分析:企業計算確定應交所得稅,表明企業應交所得稅負債增加;同時企業產生的所得稅費用也增加。故A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所得稅費用3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30000
待企業以存款實際支付所得稅時,應編制如下分錄: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30000
貸:銀行存款30000
“本年利潤”,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核算企業當期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企業期(月)末結轉利潤時,應將各損益類科目的金額轉入本科目,結平各損益類科目。結轉后本科目的貸方余額為當期實現的凈利潤;借方余額為當期發生的凈虧損。年度終了,將“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余額轉入“利潤分配”科目時借記本科目;或將“本年利潤”科目的借方余額轉入“利潤分配”科目時貸記“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