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產品生產業務
產品生產業務的核算,主要涉及材料的領用、薪酬的確認與支付、生產費用的攤銷與分配、生產設備等定資產的折舊、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與入庫等內容。
“生產成本”,成本類科目,科目代碼5001,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生產各種產品(包括產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設備等。企業應當按照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進行明細核算。基本生產成本應當分別按照基本生產車間和成本核算對象(如產品的品種、類別、定單、批別、生產階段等)設置明細賬(或成本計算單,下同),并按照規定的成本項目設置專欄。當企業發生各項直接的生產費用時,即生產成本增加,應借記本科目;因產品完工入庫,在產品減少時,應將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結轉入“庫存商品”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加工完成的在產品的成本或生產性生物資產尚未收獲的農產品成本。
[例17]車間生產A產品領用甲材料一批,材料成本20000元。
分析:材料從倉庫領出,則庫存的“原材料”減少;同時,投入車間的在產品生產成本增加。故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A產品)20000
貸:原材料—甲材料20000
“制造費用”,成本類科目,科目代碼5101,核算企業生產車間、部門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如固定資產折舊、職工薪酬、物料消耗、水電支出、停工損失等,可按不同的生產車間、部門和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當企業產品生產間接費用發生或增加時,借記本科目;期末,將產品生產的間接費用在受益產品間分配并結轉入“生產成本”科目時,貸記本科目;除季節性的生產性企業外,本科目期末應無余額。
[例18]車間領用生產物料,物料成本20000元。
分析:物料從倉庫領出,則庫存的“原材料”減少;同時,投入車間在產品生產的間接成本增加。故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制造費用20000
貸:原材料—甲材料20000
“應付職工薪酬”,負債類科目,科目代碼2211,核算企業根據有關規定應付給職工的各種薪酬。企業(外商)按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工資”、“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辭退福利”、“股份支付”等進行明細核算。當企業計算確認應付的職工薪酬時,貸記本科目;當企業實際支付職工薪酬時,借記本科目;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付未付的職工薪酬。
[例19]企業期末計算確認當期應付給生產人員的薪酬為50000元,其中A產品直接生產人員薪酬20000元,B產品直接生產人員薪酬16000元,車間間接生產人員薪酬14000元。
分析:企業計算確認應付職工薪酬時,一方面表明企業產品生產費用增加,另一方面表明企業應付給職工的本薪增加。故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A產品)20000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B產品)16000
借:制造費用14000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500000
[例20]企業以銀行存款支付上述生產人員薪酬,同時代扣職工個人所得稅1000元。
分析:企業以銀行存款支付職工薪酬,一方面引起企業銀行存款減少,同時減少了企業的應付職工薪酬;另外,企業代扣了職工的個人所得稅,故“應交稅費”相應增加。故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50000
貸:銀行存款49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1000
此外,企業管理部門人員、銷售人員的職工薪酬費用,應分別由“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科目進行核算。
“累計折舊”,資產類科目,科目代碼1602,用來核算企業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企業應按固定資產的類別或項目進行明細核算。企業近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貸記本科目;待固定資產等原因而注銷固定資產原價的同時,轉銷相應的累計折舊,借記本科目;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額。
[例21]企業當月計提車間固定資產的折舊,共計20000元。
分析:固定資產折舊是在固定資產用于產品生產過程而發生的價值損耗,企業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一方面表明企業所有在產品應承擔的間接生產費用增加,另一方面表明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在減少。故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制造費用20000
貸:累計折舊20000
月末,企業應將本月累計發生的“制造費用”在不用的產品間進行分配,并將其轉入相應的產品“生產成本”科目中去。間接生產費用的具體分配依據一般有產品數量、生產工時、產品體積、產品質量等。
[例22]假設企業當月累計發生的間接生產費用(由A產品和B產品共同承擔)共計50000元,其中,A產品應承擔60%,其余由B產品成本。月末,企業將上述間接生產費用分別轉入兩種產品的“生產成本”科目。
分析:將間接生產費用分配轉入產品的生產成本,則“制造費用”因分配結轉而減少,“生產成本”因轉入分配的“制造費用”而增加。故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A產品)30000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B產品)20000
貸:制造費用50000
“庫存商品”,資產類科目,科目代碼1405,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包括庫存產成品、外購商品、存放在門市部準備出售的商品、發出展覽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接受來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后,視同企業的產成品,也通過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庫存商品的種類、品種和規格等進行明細核算。企業產品完工入庫時,借記本科目;因出售等原因而減少庫存商品時,貸記本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庫存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
[例23]月末,企業完工A產品一批,驗收入庫,該批完工產品生產成本共計40000元。
分析:產品完工入庫,一方面表明庫存商品增加,另一方面表明車間的在產品因完工而減少。故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A產品40000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A產品)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