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產品銷售業務
企業生產出的產品,主要用途是用于銷售。企業通過產品銷售最終實現收入,獲得相應的貨款或債權。獲得銷售收入的代價就是轉讓的商品所有權,即企業將庫存商品轉讓給了客戶,這種為取得銷售收入而讓渡的商品生產成本就構成了收入的代價就產生了企業的一項費用。企業收入與費用的差額就形成了企業的利潤,并用于股東的分配或留存于企業繼續用于生產經營。企業在銷售產品的過程中,還會發生其他的相關費用,如銷售稅金、銷售運雜費、產品廣告費、銷售機構的辦公費等。
“主營業務收入”:損益類(收入)科目,科目代碼6001, 核算企業確認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形成的收入, 可按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企業確認實現營業收入時,貸記本科目;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時應借記本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例24]A企業(小規模納稅企業,適用增值稅率6%)將一批產品售出,售價(價稅合計)106000元,收到款項。
分析:企業將產品售出,款項也已收到,表明企業營業收入增加、存款增加;另外,作為小規模納稅企業,應按收入的一定比率計算應繳納的增值稅額,即在企業營業收入增加的同時,還應同時確認一筆負債(應交稅費)。故A企業應計算該筆業務應繳納的增值稅并編制分錄如下:
應繳納的增值稅=106000÷(1+6%)×6%=6000元,主營業務收入=106000-6000=100000元。
借:銀行存款106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6000
“主營業務成本”:損益類(費用)科目,科目代碼6401,核算企業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應結轉的成本,可按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企業確認發生的主營業務成本時,借記本科目;期末,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時,貸記本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例25]假設上例中所售出庫存商品的生產成本為60000元。
分析:企業為獲得收入,將庫存商品的所有權出讓、并交會付了商品,表明企業庫存商品減少、主營業務成本增加。故A企業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60000
貸:庫存商品60000
[例26]A企業(一般納稅企業,適用增值稅率17%)將一批產品售出,售價(不含稅)10000元,收到購貨方開出的承兌商業匯票。
分析:一般納稅企業在銷售商品時,不僅要向客戶收取貨款,還應按適用的稅率計算并代收增值稅。所以,企業在確認收入的同時,還應確認一筆負債(應交稅費)。故A企業應計算該筆業務應繳納的增值稅并編制分錄如下:
應繳納的增值稅=10000×17%=1700元,應收票據=10000+1700=11700元
借:應收票據117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1700
“其他業務收入”:損益類(收入)科目,科目代碼6051,核算企業確認的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實現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資產、出租無形資產、出租包裝物和商品、銷售材料、用材料進行非貨幣性交換(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或債務重組等實現的收入,可按其他業務收入種類進行明細核算。企業確認實現其他業務收入時,貸記本科目;期末,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時,借記本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例27]A企業(一般納稅企業,適用增值稅率17%)將一批原材料售出,售價(不含稅)100000元,收到購貨方貨款。
分析:企業通材料銷售業務,取得了貨款及代收的稅款、并實現一筆其他業務收入,同時還產生一筆應納稅負債(應交稅費)。故A企業應計算該筆業務應繳納的增值稅并編制分錄如下:
應繳納的增值稅=100000×17%=17000元,銀行存款=100000+17000=117000元
借:銀行存款117000
貸:其他業務收入100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17000
“其他業務成本”,損益類(費用)科目,科目代碼6402,核算企業確認的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支出,包括銷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出租無形資產的攤銷額、出租包裝物的成本或攤銷額等,可按其他業務成本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企業確認發生其他業務成本時,借記本科目;期末,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時,貸記本科目;結轉后本科目無余額。
[例28]假設上例中所售出材料的賬面成本為60000元。
分析:企業為獲得收入,將庫存材料的所有權出讓、并交會付了材料,表明企業庫存材料減少、其他業務成本增加。故A企業應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其他業務成本60000
貸:原材料60000
“營業稅金及附加”,損益類(費用)科目,科目代碼6403,核算企業經營活動發生的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等相關稅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但與投資性房地產相關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在本科目核算。企業按規定計算確定與經營活動相關的稅費時,借記本科目;期末,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時,貸記本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例29]期末,經計算,企業當期銷售商品應繳納的消費稅為4000元、城市維護建設稅1000元。
分析:企業因銷售商品必須承擔相應的納稅義務,由此而產生的費用增加記入本科目的借方,同時確認相應的負債(應交稅費)增加。故A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5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4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1000
[例30]假設次月初,企業以存款支付了當期銷售商品應繳納的消費稅4000元、城市維護建設稅1000元。
分析:企業以存款支付稅費,一方面存款減少,同時相應的負債減少。故A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4000
借:應交稅費—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1000
貸:銀行存款5000
“銷售費用”,損益類(費用)科目,科目代碼6601,核算企業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裝卸費等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后服務網點等)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等經營費用。企業發生的與專設銷售機構相關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等后續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各種經營費用時,借記本科目;期末,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無余額。
[例31]A企業為銷售商品(或原材料),以現金支付產品運費1000元。
分析:企業以現金支付銷售運費,一方面現金減少,同時銷售費用增加。故A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銷售費用1000
貸:現金1000
[例32]A企業計提銷售部門當期固定資產折舊1000元。
分析: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一方面表明累計折舊增加;同時,因計提銷售部門固定資產折舊所引起的固定資產價值減少作為一項銷售費用增加處理。故A企業應編制分錄如下:
借:銷售費用1000
貸:累計折舊1000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