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稅法的概述
一、稅法概念
稅法就是國家憑借其權力,利用稅收工具的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的特征參與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分配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稅法是國家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征納稅方面的權利及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稅收法律關系
(一)稅收法律關系的構成
稅收法律關系,是由權利主體、客體和法律關系內容三方面構成的,但在三方面的內涵上,稅收法律關系則具有特殊性。
1.權利主體
即稅收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在我國稅收法律關系中,權利主體一方是代表國家行使征稅職責的國家機關,包括國家各級稅務機關、海關和財政機關,另一方是履行納稅義務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組織,在華的外國企業、組織、外籍人、無國籍人,以及在華雖然沒有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外國企業或組織。
2.權利客體
即稅收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也就是征稅對象。例如,所得稅法律關系客體就是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財產稅法律關系客體即是財產,流轉稅法律關系客體就是貨物銷售收入或勞務收入。
3.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
稅收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權利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應承擔的義務。
國家稅務主管機關的權利主要表現在依法進行征稅、稅務檢查以及對違章者進行處罰;其義務主要是向納稅人宣傳、咨詢、輔導稅法,及時把征收的稅款解繳國庫,依法受理納稅人對稅收爭議的申訴等。
納稅義務人的權利主要有多繳稅款申請退還權、延期納稅權、依法申請減免稅權、申請復議和提起訴訟權等。其義務主要是按稅法規定辦理稅務登記、進行納稅申報、接受稅務檢查、依法繳納稅款等。
(二)稅收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
稅法是引起稅收法律關系的前提條件,但稅法本身并不能產生具體的稅收法律關系。稅收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必須有能夠引起稅收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情況,也就是由稅收法律事實來決定。這種稅收法律事實,一般指稅務機關依法征稅的行為和納稅人的經濟活動行為,發生這種行為才能產生、變更或消滅稅收法律關系。
(三)稅收法律關系的保護
稅收法律關系是同國家利益及企業和個人的權益相聯系的。稅收法律關系的保護形式和方法是很多的,稅法中關于限期納稅、征收滯納金和罰款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對構成偷稅、抗稅罪給予刑罰的規定,以及稅法中對納稅人不服稅務機關征稅處理決定,可以申請復議或提出訴訟的規定等都是對稅收法律關系的直接保護。
三、稅法的構成要素(教材P164-166)
稅法的構成要素一般包括總則、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稅免稅、罰則、附則等項目。
(一)總則。主要包括立法依據、立法目的、適用原則等。
(二)納稅義務人。即納稅主體,主要是指一切履行納稅義務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組織。
(三)征稅對象。即納稅客體,主要是指稅收法律關系中征納雙方權利義務所指向的物或行為。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就是應稅所得,增值稅的征稅對象就是商品或勞務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增值額。
(四)稅目。是各個稅種所規定的具體征稅項目。它是征稅對象的具體化。比如,消費稅具體規定了煙、酒等l0多個稅目。
(五)稅率。是對征稅對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額度。稅率是計算稅額的尺度,也是衡量稅負輕重與否的重要標志。我國現行的稅率主要有:
1.比例稅率。我國的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企業所得稅等采用的是比例稅率。
2.超額累進稅率。目前采用這種稅率的有個人所得稅。
3.定額稅率。目前采用定額稅率的有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等。
如資源稅中原油8—30元/噸。
4.超率累進稅率。目前,采用這種稅率的是土地增值稅。(增值額與扣除項目比率50%、100%、200%)
(六)納稅環節。主要指稅法規定的征稅對象在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
(七)納稅期限。是指納稅人按照稅法規定繳納稅款的期限。
(八)納稅地點。主要是指根據各個稅種納稅對象的納稅環節和有利于對稅款的源泉控制而規定的納稅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繳義務人)的具體納稅地點。
(九)減稅免稅。主要是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采取減少征稅或者免予征稅的特殊規定。
(十)罰則。主要是指對納稅人違反稅法的行為采取的處罰措施。
(十一)附則。附則一般都規定與該法緊密相關的內容。比如該法的解釋權、生效時間等。
四、稅法的分類 (教材P166-167)
(一)按照稅法的基本內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基本法和稅收普通法。
稅收基本法是稅法體系的主體和核心,在稅法體系中起著稅收母法的作用。我國目前還沒有制定統一的稅收基本法。稅收普通法是根據稅收基本法的原則,對稅收基本法規定的事項分別立法實施的法律。如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征收管理法等。
(二)按照稅法的職能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
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征收對象、征收范圍、稅目、稅率、納稅地點等。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就屬于稅收實體法。稅收程序法是指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納稅程序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收管理法》)就屬于稅收程序法。
(三)按照稅法征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四種:
1.對流轉額課稅的稅法。主要包括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等。這類稅法的特點是與商品生產、流通、消費有密切聯系。
2.對所得額課稅的稅法。主要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
3.對財產、行為課稅的稅法。主要是對財產的價值或某種行為課稅。包括房產稅、印花稅等。
4.對自然資源課稅的稅法。主要是為保護和合理使用國家自然資源而課征的稅。我國現行的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稅種均屬于資源課稅的范疇。
(四)按照主權國家行使稅收管轄權的不同,可分為國內稅法、國際稅法、外國稅法等。
(五)按照稅收收入歸屬和征收管轄權限的不同,可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與地方共享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