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會計等式與復式記賬
第一節 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是反映各會計要素之間平衡關系的計算公式,它是制定各項會計核算方法的理論基礎,從實質上看,會計等式揭示了會計主體的產權關系、基本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一、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一)會計恒等式:資產=權益
企業創始之初的資產來源于所有者投入資本和債權人借入資金兩部分,分別歸屬于所有者(投資者)和債權人。歸屬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權益”,歸屬于債權人的部分形成“債權人權益”(即企業的“負債”)。企業創始之初,資產=權益,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或:資產=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
【提示】該等式是會計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稱為“會計基本等式”(或:第一等式)。
資產與權益實際上是從兩個不同角度觀察和分析的結果,是企業所擁有的經濟資源在同一時點上所表現的不同形式。資產表明的是資源在企業存在、分布的形態,而權益則表明了資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資產與權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數量的資產,就必然有與之對應數量的權益;反之,有一定數量的權益,同時就有與之對應數量的資產。因此,有多少數額的資產必然有其等量的權益,即在任何情況下企業的資產總是等于權益。資產與權益在任何一個時點都必然保持恒等的關系。
(二)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1、對“資產=權益”等式的影響
經濟業務的發生引起“資產=權益”等式兩邊會計要素變動的方式,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類型:
(1)資產與權益同時等額增加
即:等式兩邊同增,增加金額相等,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2)資產方等額有增有減,權益不變
即:資產方項目之間的此增彼減,但資產總額與權益總額都不會發生變化,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3)資產與權益同時等額減少
即:等式兩邊同減,減少金額相等,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4)權益方等額有增有減,資產不變
即:等式右邊不同項目之間的此增彼減,但權益總額和資產總額都不會發生變化,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見教材例題。
2、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式的影響
特別注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也稱為會計恒等式,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企業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
經濟業務發生對會計恒等式的影響有九類情況:
即:
第一類:資產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不變【例3.1】
第二類:負債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不變【例3.2】
第三類:所有者權益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資產和負債要素不變【例3.3】
第四類:資產和負債要素同時等額增加【例3.4】
第五類:資產和負債要素同時等額減少【例3.5】
第六類: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同時等額增加【例3.6】
第七類: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同時等額減少【例3.7】
第八類:負債要素增加,所有者權益要素等額減少,資產要素不變【例3.8】
第九類:負債要素減少,所有者權益要素等額增加,資產要素不變【例3.9】
小結:每一項經濟業務的發生,都必然引起會計等式的一方或雙方有關項目相互聯系地發生等量變化,即當涉及會計等式的一方時,有關項目的數額發生相反方向等額變動;而當涉及會計等式的兩方時,有關項目的數額必然會發生相同方向的等額變動,但始終不會打破會計等式的平衡關系。
二、收入-費用=利潤
企業一定時期所獲得的收入扣除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后的余額,即表現為利潤。用公式表示:
“收入-費用=利潤”(又稱第二會計等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 (又稱第三會計等式)
注意: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上述關系也是企業編制利潤表的基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