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會計從業(yè)考試《會計基礎》重點考點及習題匯總
第四節(jié) 材料采購業(yè)務的賬務處理
四、材料采購業(yè)務
(一)材料的采購成本
材料的采購成本是指企業(yè)物資從采購到入庫前所發(fā)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采購成本的費用。
(二)賬戶設置
【例題13·單選題】沖銷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應該借記( )科目。
A.應付賬款
B.應收賬款
C.營業(yè)外支出
D.營業(yè)外收入
【答案】A
【解析】沖銷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賬務處理為:
借:應付賬款
貸:營業(yè)外收入
(三)賬務處理
原材料是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勞動對象,是企業(yè)生產經營中不可缺少的物質。
1.購買原材料的賬務處理
外購原材料的采購成本一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其中,采購價格是指企業(yè)購人的材料或商品的發(fā)票賬單上列明的價款,但不包括按規(guī)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其他稅金是指企業(yè)購買、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貨發(fā)生的消費稅、資源稅和不能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等。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是指采購成本中除上述各項以外的可歸屬于存貨采購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fā)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等。
企業(yè)對存貨的核算既可以采用實際成本法,也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法。
2.發(fā)出原材料的賬務處理
(1)實際成本法
企業(yè)采用實際成本進行核算.則在存貨發(fā)出時,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
①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采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人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
②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貨先發(fā)出(銷售或耗用),以此計算發(fā)出存貨成本和期末結存存貨成本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收人存貨時要逐筆登記每一批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fā)出存貨時要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計價,逐筆登記存貨的發(fā)出和結存金額。
③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也稱月末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月初結存存貨和本月收入存貨的數量為權數,于月末一次計算存貨平均單價,據以計算當月發(fā)出存貨成本和月末結存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平時收入時按數量、單價、金額登記,但每次不確定其結存單價,而是在月末時一次計算其本期的加權平均單價。
其計算公式是:
加權平均單價=(月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月購入存貨實際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本月發(fā)出存貨實際成本一本月發(fā)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月末結存存貨實際成本一月末結存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或:月末結存存貨實際成本一月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月購入存貨實際成本一本月發(fā)出存貨實際成本
④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每次進貨以后,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作為下次進貨前發(fā)出存貨的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與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的計算原理基本相同,只是要求在每次(批)收入存貨時重新計算加權平均單價。
其計算公式是: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庫存存貨成本+本批進貨成本)/(庫存存貨數量+本批進貨數量)
企業(yè)應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符合企業(yè)的核算方法.計價方法已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按照上述四種方法得出發(fā)出原材料的實際成本,然后按照受益對象轉入相應的成本費用賬戶,賬務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等(根據受益對象)
貸:原材料
(2)計劃成本法
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法進行核算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需要按照受益對象確認相應的成本費用;
②需要對存貨的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進行單獨核算,最終將發(fā)出材料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按照被領用的原材料計劃成本結轉,賬務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等(按照受益對象)
貸:原材料(計劃成本)
結轉相應的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賬務處理如下:
借:管理費用等(按照受益對象)
貸:材料成本差異
節(jié)約差相反分錄
材料成本差異率計算公式如下:
材料成本差異率一(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4-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l00% 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一發(fā)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例題14·單選題】某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外購一批原材料,實際支付的價款為3000元,支付增值稅為510元.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可以抵扣,同時發(fā)生運雜費50元,合理損耗20元,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30元,則該批原材料的入賬價值為( )元。
A.3080
B.3100
C.3610
D.3000
【答案】A
【解析】外購存貨e.j成本一買價+運雜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按規(guī)定應計入成本的稅金以及其他費用,因為該企業(yè)是一般納稅人,所以·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不計入采購成本.所以該批原材料的入賬價值一3000+50+30—3080(元)。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已包括在材料的成本中,不用再單獨計入采購成本。
【例題l5·計算分析題】某企業(yè)對發(fā)出的存貨采用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計價,本月初乙材料的數量為40噸,單價為3100元/噸,本月一次購入乙材料60噸,單價為3000元/噸.計算本月發(fā)出存貨的單價。
【答案】加權平均單價一(月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月購入存貨實際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40×3100+60×3000)/(40+60)=3040(元/噸)。
【例題16.計算分析題】甲公司按先進先出法計算材料的發(fā)出成本。2013年3月1日結存A材料l 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50元。本月發(fā)生如下有關業(yè)務:
(1)3日,購入A材料5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52.5元,材料已驗收入庫。
(2)5日,發(fā)出A材料80公斤。
(3)7日,購入A材料7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49元,材料已驗收入庫。
(4)1 2日,發(fā)出A材料l 30公斤。
(5)20日,購入A材料8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55元,材料已驗收入庫。
(6)25日,發(fā)出A材料30公斤。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計算A材料
(1)5日發(fā)出的成本;
(2)1 2日發(fā)出的成本;
(3)25日發(fā)出的成本;
(4)期末結存的成本。
【答案】(1)5日發(fā)出存貨的成本=80×50=4000(元)
(2)1 2日發(fā)出存貨的成本=20×50+50×52.5+60×49=6565(元)
(3)25日發(fā)出存貨的成本=10×49+20×55—1 5 90(元)
(4)期末結存的成本=(1 00+50—80+70--1 30+80--30)×55=3300(元)或=(80一20)×55=3300(元)
關注"會計從業(yè)"微信,獲取最新報名、考試時間、查分等信息!
會計從業(yè)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會計從業(yè)"
會計從業(yè)資格交流群: |
---|
相關推薦: